出品|新品略財觀《原NBS新品略》
作者|吳文武
瑜伽經濟熱潮下,一家老牌瑜伽連鎖機構倒在2023年的春天。
新品略財觀《原NBS新品略》關注到,知名瑜伽連鎖機構梵音瑜伽被曝拖欠員工工資,不少門店已閉館停業,消費者退費相當困難。
據財新報道,一位梵音會員的對接銷售表示,公司從去年9月份起就沒有再給員工發放工資,所有同事被拖欠的工資少則一兩萬元,多則十幾萬元。
另據藍鯨財經報道,一位在梵音瑜伽工作的老師稱,她已被拖欠5個月超7萬元的工資。
梵音瑜伽如何從輝煌走向爆雷?為何會倒下?背後的瑜伽經濟不香了?
01 梵音瑜伽從輝煌到爆雷
瑜伽,這個來自印度的運動,風靡全世界,瑜伽風潮在國內一年高過一年。
一個叫饒秋玉的瑜伽愛好者從2000年開始練習哈他瑜伽,連續6年到印度師從Pattabhi Jois(阿斯湯伽鼻祖),她是早期在他教室裡練二級的中國人(大陸),還被阿努薩拉瑜伽授權的中國教練。
饒秋玉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現代人需要一個練習,來讓自己的身心達到舒適的狀態。
學瑜伽兩年後的饒秋玉,不僅看到瑜伽對健康的意義,也同時看中了瑜伽生意,2002年,饒秋玉創立了北京瑜伽,後來改名為梵音瑜伽。
梵音瑜伽逐步開啟了瑜伽教練培訓、全國連鎖瑜伽會館、輕體素食餐廳等業務。
經過20年時間的發展,梵音瑜伽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一線城市開設80+所直營場館。
據財新統計,梵音瑜伽旗下共有82家直營門店。
梵音瑜伽官網介紹稱,梵音瑜伽還建立了 66000 平米全亞洲超大規模的瑜伽學校,培養了超過五萬名瑜伽教練畢業生和超過二十萬名瑜伽會員。
巔峰時期的梵音瑜伽是一家全國性品牌,行業頭部機構和行業標桿。
新品略財觀《原NBS新品略》關注到,梵音瑜伽在深圳市場和東莞市場也是一家知名品牌。
然而在2022年下半年,梵音瑜伽開始負面聲音不斷,拖欠員工工資,多家門店暫停營業,有會員去梵音瑜伽門店發現,已經人去樓空。
比如在杭州,2月22日,杭州地區不少梵音瑜伽會員開始陸續收到銷售發來的信息,門店無法提供服務。
杭州有6家門店全部處於閉店狀態,上海、深圳分別有4家、2家門店停業,蘇州、溫州、南寧、無錫各自僅有的1家門店也已經無法上課。
不過最受傷的是充卡的梵音瑜伽會員,梵音瑜伽一小時的私教課價格在500至700元之間,有的顧客一次性會購買幾十節甚至是上百節課程,花費數萬元。
廣州有消費者11萬元難以追回。
日前,『梵音瑜伽突然閉店跑路』的消息登上熱搜,特別是其拖欠員工工資一事,其創始人饒秋玉作出回應更是引發爭議。
創始人饒秋玉出面回應稱,那我現在最大的壓力就是,你們《員工》不理解公司,不理解我,工作拿工資是天經地義的,這個是疫情以前的思維,在疫情以前我們也沒有拖欠過工資。
有匿名梵音瑜伽員工表示,半年不發工資,買瓶水都要看餘額,還要怎麼理解你,誰理解我們基層員工。
饒秋玉還表示,梵音瑜伽停業整頓,目前自己已經負債幾個億,並表示自己會通過各種方式來償還債務。
不過,在新品略財觀《原NBS新品略》看來,這家老牌瑜伽連鎖機構已經倒在2023年的春天裡,前途未卜。
02 梵音瑜伽為何會倒下?
一家老牌瑜伽連鎖品牌為何會陷入拖欠員工工資、門店關閉潮、會員退費困難的窘境?
在新品略財觀《原NBS新品略》看來,梵音瑜伽之所以會陷入經營困境,既有自身經營的原因,也有不可控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重成本經營模式,需要持續不斷投入經營資本。
梵音瑜伽在一二線城市有超過80多家直營門店,門店都是開在購物中心或者寫字樓的耀眼位置。
新品略財觀《原NBS新品略》通過百度搜索顯示,梵音瑜伽在深圳有15家門店,門店大多在寫字樓、購物中心,在平安金融中心也開了一家直營門店,租金不菲。
梵音瑜伽采取的直營模式,定位高端,入場的裝修成本就不低,其房租和人力成本占總成本近70%,還不算營銷及其他成本,這就意味著重成本經營,門店越多,資金投入越多。
其次,失敗的多元化經營。
後來梵音瑜伽並不滿足隻做瑜伽賽道,開啟了多元化經營,推出了素食餐廳、冥想APP和線上視頻課程。
多元化經營也要投入相應的資金成本和經營成本,比如梵音瑜伽最多的時候開了15家素食餐廳,在上海某中心核心地段素食餐廳裝修成本就高達數百萬元。
梵音瑜伽的多元化市場策略,線下是重成本項目,線上產品不能快速帶來相應的資金回籠和業績收入,瘋狂的多元化最終會吞下苦果。
第三,轉型失利。
饒秋玉曾在2020年11月表示,不接受加盟合作,原因是無法保證加盟商盈利、擔心損害品牌。
不過兩年後,困難中的梵音瑜伽為了加速回籠資金,在2022年7月推出了子品牌梵因瑜伽,開放了一線城市加盟,但開放加盟效果卻並不好,比如子品牌在武漢開了一家加盟店,但在一線城市並沒有加盟店落地。
但從實際效果來看,梵音瑜伽的子品牌招商加盟計劃已經擱淺。
第四,疫情沖擊,直接加劇了梵音瑜伽垂落深淵。
梵音瑜伽經營的瑜伽培訓主要是線下模式,持續了三年疫情直接沖擊了梵音瑜伽,疫情期間,線下門店不得不閉店,但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依然存在。
梵音瑜伽之所以能快速擴張主要得益於預付費制模式,預付費能快速給梵音瑜伽帶來資金回籠。
據媒體報道,有梵音瑜伽高管稱,一家新館開業三個月可以達到過千萬的現金收入,再加上會員入股收入,新開單店能給梵音瑜伽帶來超過2000萬元的現金。
但如果在疫情之下,線下門店無法經營,無法吸納新會員預付費,也無法繼續大肆擴張門店,資金流漸漸就會斷裂。
可以說,梵音瑜伽快速擴張,成也預付費制模式,敗也預付費制模式。
此外,梵音瑜伽瘋狂擴張的同時,不僅門店管理系統很松散,內部管理也混亂,五年期間就有多位總經理先後離職,梵音瑜伽在經營層面也存在問題,直接影響了其發展。
03 瑜伽經濟不香了?
一家瑜伽行業頭部機構倒在2023年的春天裡,也同時引發了人們關注瑜伽館生意,難道瑜伽經濟不香了?
不過從大環境來看,2022年稱為是瑜伽行業最為難熬的一年,不僅是梵音瑜伽陷入經營困境,在全國多個城市的多家老牌瑜伽品牌都倒閉了。
曾在上海經營了近10年的Mysoul瑜伽館2022年10月,也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直接關門,突然跑路,消費者退費無門。
超級猩猩、pure等瑜伽健身館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也有不少用戶發文稱投訴處理不及時、人工客服無回應等問題。
進入2023年後,瑜伽行業仍面臨明顯的不確定性,最近梵音瑜伽倒下的消息更是引發了很大熱議。
新品略財觀《原NBS新品略》認為,盡管近年來因為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有不少老牌瑜伽品牌先後陷入經營困境,但似乎並不影響瑜伽經濟未來被看好。
先從行業市場規模來看,瑜伽行業已經是一個百億級規模的大市場。
中國瑜伽市場規模持續保持增長,並且成為了全球體育產業中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
根據中國報告大廳發佈的瑜伽行業數據顯示,2022年瑜伽行業市場規模保持在387億元水平,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61億元左右。
而且瑜伽愛好者越來越多,瑜伽鍛煉人群規模也在保持穩定增長。
有數據顯示,中國瑜伽鍛煉人數規模保持著穩定增長,預計2023年將達到1250萬人。
瑜伽愛好者主要是年輕人,26-35歲的中青年是瑜伽練習主力,占比54.7%。
而且瑜伽愛好者都是中產階級,月收入超過一萬元的練習者占比41%。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女性是瑜伽的主要愛好者,現如今瑜伽也成了男性熱門健身運動項目,越來越多的男性運動愛好者開始練瑜伽。
再從行業市場熱度角度來看,瑜伽行業玩家越來越多。
行業數據顯示,2017-2022年,五年的時間,中國瑜伽場館數量從14146家增長至42350家,增長了近2倍之多,其中,北京有1868家瑜伽館,上海有1897家瑜伽館,深圳有1395家瑜伽館。
過去瑜伽行業的主要市場是一二線城市,現如今,特別是在新一線城市,比如成都、重慶、杭州等15個新一線城市,總共瑜伽場館數為10817家,占全國瑜伽館25.5%。
整體來看,新一線城市瑜伽館規模占中國瑜伽館規模的25.5%,預計未來一二線城市,甚至是下沉市場的瑜伽館數量將會持續增長。
第三,社會資本持續看好瑜伽賽道。
健康經濟,特別是疫情之下推動健康健身運動爆火,包括瑜伽在內的賽道都受到資本關注。
瑜伽行業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中國包含瑜伽在內的大眾健身賽道共融資了10起,融資金額為53.2億元。
比如,2022年8月,卡莫瑜伽就宣佈完成近3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而且近年來線上瑜伽成為一種潮流,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很受年輕人青睞。
第四,瑜伽不僅是一項運動,更發成了瑜伽經濟。
如果站在產業經濟角度來看,瑜伽已經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發展成了瑜伽經濟,圍繞瑜伽運動衍生出了一個產業生態。
包括瑜伽館、瑜伽培訓、瑜伽器材、瑜伽服、瑜伽褲等體育和周邊消費,其中瑜伽服飾更是成為近年來的爆品和潮流。
來自加拿大的服裝品牌lululemon露露樂蒙的一條瑜伽褲價格近千元。
lululemon預計,2026年中國將成為其全球第二大市場,計劃五年內將中國內地的門店數量增加兩倍。
瑜伽行業是一個行業集中度較低的行業,呈現高度分散的行業特征,沒有一家有行業絕對領導地位的品牌,而且存在很強的地域性,未來行業將會繼續呈現萬家爭鳴的市場格局。
總結來看,瑜伽未來仍是一個前景可期的行業,但未來將會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
不過對目前已經陷入經營困境的梵音瑜伽來說,面臨生存危機,未來能否走出困境,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