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5億的瑜伽龍頭,為何會落得全盤皆輸?

提起瑜伽品牌,梵音瑜伽當屬國內的頭把交椅了。

這家創立於2002年的瑜伽品牌,在二十年間,連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開設了82家直營店,年營收更是高達5億之多。

而它早期的成功,其實和商業模式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

創辦之初,梵音瑜伽分為兩條業務路線,一條是面向普通大眾的瑜伽教學,另一條是瑜伽教練的培訓業務,這也是梵音的『明星招牌』。

看到這個模式,大家是不是隱隱覺得有些熟悉,對,這套模式還被理發、健身等行業所應用。

這套模式的優點也非常明確,對於快速擴張的品牌有著極大的幫助,不僅可以孵化規范化的人才,而且還可以收入一筆不錯的培訓費。

但是問題也很明顯,『速成班』出來的『人才』真的能叫『人才』嗎?
其實大多數『速成』出來的人員都隻是初級選手,如果繼續深耕或許會有不錯的進步,但如果『出道巔峰』,然後在溫室裡發育,那就不好說了。

不過在早期的時候,梵音的這套模式還是非常成功的。

在教學方面:梵音抓住了『中產』,學費2萬是起步價,只要你來學,就是中產的環境、中產的精致教學,販賣的是生活,營造中產們在意的名媛貴圈。

在培訓方面:梵音在湖北建立了6.6萬平方米的『亞洲超大規模瑜伽學校』,基礎的小白學員,學上不到一個月,完成規定的課時,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瑜伽老師,學員畢業,還能拿到印有全美瑜伽國際聯盟學校《RYS》的認證證書。

兩個渠道同時創收,想不賺錢都難。

但是問題就出在,時代變化的同時,商業模式也得變化,而梵音輸就輸在這個點上。

因為瑜伽本身就是一個小眾圈子,在中國學習瑜伽的人數遠遠低於健身的人數,而這就意味著,你想在『小蛋糕』上搶份額,就必須不斷創新,否則你甚至會連曾經擁有的也失去。


接下來,越來越多的攪局者開始介入,有的品牌,打破了學習瑜伽的時間限制,不用預約,隨到隨學;而有的品牌更厲害,打造了一個新的價值鏈條,從書籍出版——專業課程——愛好者圈子,把課程拓寬,把產品做深。

而此時的梵音呢,則是開辟一些所謂了『特色班』,然後繼續做一些『換湯不換藥』的事情。

對於老學員來說,一套人馬、多套課程這套模式,已經沒有什麼吸引力了,所以會員流失,在所難免。


課程不吸引人,回購率降低,馬上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因為梵音大多數門店開在一線城市的豪華商圈,租金就非常高,這樣一來,成本立刻加大,再加上平時運營中,老師的課時費就占據了成本的絕大多數,以及『預售制』帶來的弊端問題,這家年營5億的企業,直接開始巨額的負債,終於一蹶不振了。

雖然,在其期間梵音也企圖通過在門店增加飲食。

醫美服務來挽救頹勢,但由於操作實在過於『離譜』,所以未能奏效。

如今,梵音瑜伽門店除了部分有人接盤以外,幾乎全部關閉,估計是很難再爬起來了。

曾經我們都有這樣的一層邏輯『好用的招要一直用』,但是在巨變的時代,講究的卻是『適者生存』,這意味著,如果缺乏了創新與進化,即使是曾經的『好招』也可能成為『兇手』。

所以在這樣的時間,學習《商業模式基因工程》,順應時代,打造一套能夠自進化、自盈利的商業模式基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