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圖片來源網絡
一段心碎的童年經歷
一次次疼痛的掙紮、碰撞
卻未曾放棄過
直到推開那扇門走出來
在時隔兩年之後,經過雯子的同意,我們終於公開發表了她的故事。
不過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我們最終決定用了化名雯子,做為對當事人的保護。
而這次和雯子的聯系,聽到了她在長達30年的童年創傷中迎來了新的突破。
戴若老師欣喜地告訴了我,於是這一次我和雯子開始了面對面的溝通。
她依然是一氣呵成的表達方式,我一直在靜靜地聽她說:
其實,我是一個不甘心的人。
不甘心,自己這一輩子就總有那個心結。
不甘心自己總是悶悶不樂。
不甘心發生那件事情的是我,總覺得自己受委屈。
所以內心總是會有很多自說自話、自我對話。
我總會寫很多東西,講很多話,戴若老師也知道。
我其實私底下很愛說話,但是大部分時候都是喃喃自語的那種抒發。
所以身邊的人都以為我陽光開朗外向。
但其實我知道我總會是很委屈,但是我又會自我說服。
可是莫名其妙的一瞬間,悲傷和委屈還是會猶如滅頂的海嘯,將我裹挾其中,喘不過氣,找不到出口。
但是就算如此難受,還是沒辦法坦誠地告訴他人這些情緒。
我怕別人知道,會同情我,我知道自己最不需要的就是同情。
又怕別人質疑我,可是我又很想喊一喊,也許我說出來了,我就不覺得疼了呢。
那種感覺像小時候摔傷了,家人不在,我忍著眼淚回到家裡。
哭一下,並不是要一個公道,我隻是想要一個抱抱。
《這一句話,忽然像針紮一樣痛在我心裡,一個童年經歷了性侵、掙紮了這麼多年的女孩,也許要的並不是一個公道,隻是想要一個抱抱。
渴望來自於最親的人一個抱抱,這是多麼基本的需求,卻成了她童年最奢侈的念想。》
但是我不敢找我爸媽、家人,也不敢找朋友,直到我告訴戴若老師。
其實我告訴戴若老師,也有我的一點心機,因為我喜歡她。
但是她和我又不是生活裡緊密聯系的人,這種心靈相惜,但又彼此不靠近的感覺,讓我覺得安全。
其實和戴若老師第一次的見面的時候我並不好,我本來不想去阿那亞的,那段時間我抑鬱到在瑜伽館裡想要自殺。
結果我拿著刀,突然想到房子是租的,房東很不錯。
還有我自殺了,別人會覺得瑜伽並不好。
居然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讓我把刀放下來了。
然後我就去了阿那亞,我看到了戴若老師,那一刻,我覺得如果我有個親人像她一樣,多好。
後來,就像開了一個口子,我說出來了。
再後來,我回家跟老公說,我覺得很苦,我不想一個人撐了,我累了,想休息,想當小孩子。
結果我老公特別理解我,帶我去吃喝玩。
我覺得,哇塞,也不錯哎!然後,我就像是一個溺水的人使勁找出口一樣,在海底找那個出去的口。
我學了易經,看待事物突然就變得沒那麼絕對了。
學了歷史,看待問題變得多了個角度感覺更不一樣了。
說句很好笑的,我讀到歷史上那麼多人活得那麼慘,經歷那麼坎坷,突然覺得自己的痛苦變得好小。
我每天在家裡看好多的電影和書,不工作,還去考了教師資格證,為了體驗一下考試的感覺。
像孩子一樣每天運動,看書,看電影,吃飯睡覺。
我媽一開始覺得我不可理喻,問我不想工作了嗎,我就說我在考CPA。
結果CPA我也沒報名,剛好我媽也生病了。
我媽怪我,就說我一直人情冷漠,不去跟親戚熱絡,逢年過節不拜年,甚至她生病我也很少看她,很少聯系她,她覺得我很不孝順。
我就說我可能就是個怪胎,我想自己給自己過一個快活的童年,當一個蛀蟲,給我幾年休息下,但是人情世故,這輩子我可能也不擅長了。
然後我跟我媽說了整個事情,我媽突然就傻了,她沒想到有這麼一段經歷。
說完了以後她很難過。
她出院以後我去看望,她跟我說,以後我想怎麼活就怎麼活。
後來她和我爸說了,兩個人把我從很小的種種一連串,找到了答案。
因為,我小時候還蠻聰明的,看新白娘子傳奇看字幕就可以認很多的字,上小學就可以寫作寫詩發表文章,射雕英雄傳我看幾遍就會被背誦全書。
所以我爸我媽一直覺得我會是很優秀的那種孩子,他們不懂我為什麼變成一個怪胎了。
我會積壓情緒,然後突然就暈倒。
還會莫名出現一種狀態,就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走到街上了。
高中時,晚上我自己起床坐在桌子前面,燈也沒開,可是我在那邊解題。
我出現這些的時候,我媽以為是我叛逆,所以她那時候打我,以為我談戀愛,拷問我檢查我。
她還差點跳湖,被我爸攔下來了……
心裡的痛吧,就是你反復積壓,它會反彈。
然後我不想吃東西,一天逼自己吃一個蘋果。
結果,暴瘦、記憶力衰退,我高考沒考好,我很恨自己,我知道我沒錯,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是我買單?
但是現在,我重新拿起鍵盤開始寫作了。
我突然覺得,如果我自己是一本書,我不甘心,不甘心我的結局在小時候那一刻就被註定。
雖然,我現在食欲好好,記憶力卻不如從前,但是我當自己是孩子,重新出發了。
我也不是很在意別人怎麼去想我了,因為我突然覺得,大家過得都辛苦,大家都一樣。
所以我那種沉了好多年的怨氣,就散了。
就跟電視裡演的那樣,黑氣沒了。
我過去花了好多力氣怨恨和難過,現在我覺得開心點,人間就是這樣。
簡語
雯子還是那樣毫不遲疑地表達自己。
兩年前,讀完信,我告訴若老師:”我感受到了她的開朗,無論開心、難過、焦慮,其實都是處於一種開朗的狀態。
她在表達的時候,用詞隨意親近,沒有距離感,我似乎看到一個敏感可愛的女子,時而歡笑、時而落淚,毫無保留地表達。
表達得那麼流暢自如,沒有障礙,沒有遲疑。
這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
“而現在,她的表達裡真正多了一份豁達,走出傷痛的輕松。
我看到過看到過一段關於悲傷的描述,『必須承認悲傷,而且用某些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否則它將鉆進你的潛意識裡,偽裝成沮喪、生氣、病態或者自殘等各種形式,間接地表達自己』傷痛,需要正確地表達,才能真正化解,它們不會憑空消失。
可以是一次書寫、一場瑜伽,任何一種健康的、適合自己的方式。
我很喜歡若老師說過的一段話:『我們改變不了經歷,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能量。
同樣的一個傷害,當你的心大了,心胸開闊了,內心的能量強的時候,也許它就不再是一個傷害。
』這句話也可以用來總結雯子的經歷。
簡的提問&雯子的回答
1.✨
簡:當你把這件事情告訴你的父母後的日子裡,瑜伽是怎樣的方式在你的生活裡,有沒有變化,有沒有給你帶來具體的幫助?
雯子:有變化。
以前我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想要追求高難度,但自己做不到,陷入一種自我否定和懷疑裡。
現在,我更順其自然了。
比起體式,我更喜歡把瑜伽作為很養生的那種練習。
還有,運動方式多樣化。
我開始試著練習八段錦、五禽戲,還有八部金剛功這些。
但是有時候練著練著會在其中自己變體式,和瑜伽又變一起去了。
有時候還會舉著啞鈴,彈力帶帶入到瑜伽裡。
感覺很不『規矩』,但我練的很開心。
多樣的練習讓我有打破常規,有了自我創造的快樂。
ps.以前我很喜歡一群人的練習,有點怕孤單。
但是自從這麼練以後,我感覺孤單真快樂。
2.✨
簡:你決定做小孩到現在多久了,這樣的一種童年補缺帶給你具體的感受有哪些?
雯子:做小孩的話也是最近才開始的。
大約是5月分開始。
學會了任性。
以前經常默默內耗很久,現在,我要開始內耗的時候,會自己跟自己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雖然這句不是這麼用的,哈哈哈》
我的理解是,我不大需要讓別人理解我,遇到不適合的場子、人,直覺判斷以後,我會撤。
雖然還有時候做的不是很及時,但是我也在學習練習,並且很有成效。
其次我想要的某個東西,我會學著像虞書欣那樣打直球了,以前我會在心裡想很久,有種不配得感。
或者會為了某種莫名其妙的原因買某個東西就為了證明啥。
但是現在…我還蠻會撒嬌的。
我覺得,撒嬌的時候,對自己好的時候,有點像是潛意識地對自己的一種照顧,對內心的小孩的照顧。
3.✨
簡:這樣敏感的故事,你還會告訴更多的人嗎,會告訴哪些人,你覺得自己的承受能力還有多少?
我不會主動告訴別人。
過去主動說是因為憋的太難過了,覺得自己好委屈,一定要找個人說出來。
但是現在沒有那種感覺了。
可是我還是會把這些寫進我的小說裡。
我把過去的自己藏在故事裡,然後等著如果有相同經歷的人在裡面發現我,如果可以,也希望給別人一點力量和勇氣。
承受能力………我現在還不知道這個詞怎麼去理解。
《問這個問題,因為我聽說過一本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那本悲傷的書我沒有敢去看,但聽說作者林奕含在出書一個月以後終於不堪重負以自殺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
所以,我在想,人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少,我們自己真的清楚嗎?
這也是我和若老師最終選擇為這個真實的故事換上了化名的原因。》
我和自己的兒子、老公、爸爸、媽媽都說過這個事情了。
我覺得我隻需要家人的安慰就足夠了。
他們給我的表現都然後我覺得挺不錯的,沒有可憐我,也沒有指責我,安慰了我,也告訴我要往前看,在這一點上我們很一致。
至於和他人無故去說這些,我現在已經覺得沒必要了。
看《天道》的時候,丁元英的一首詩: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
醉舞金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海鬥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是我的感覺。
以前很想多說說,多抱怨一下,希望他人的理解,覺得他人有錯。
如今這種感覺淡了。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突然覺得,不想去說對錯這種判斷了。
說不清那種具體的感覺,感覺像是過去看問題的那個盒子不存在了。
比起告訴別人,我更想做的是比如寫寫小說,學一下英語和中醫,最近在研究中美關系,還有背誦詩經楚辭這些。
感覺自己更多的在意這些與自己沒太大關系的東西。
我給自己的iPad裡下載了一個觀星的app,有時候我會打開它看裡面的星星。
打開那個裡面,我會有一種特別的孤獨感,恐慌感,但是在孤獨感和恐慌感的背後我還會有一種安全感。
就覺得星空那麼大,我那麼小。
這種感覺讓我覺得自己像是一條曲線上的一個點,曲線的一頭連著過去,一頭連著永恒。
我不知道自己去向哪裡,但我突然像小時候的自己一樣,多了想要去探究一下的勇氣。
小時候我不懂那些在我身上發生的,後來我懂了,我覺得難受不公平憤恨。
現在我丟掉那些感覺,想推開門,沿著興趣走走看看外面。
最後
『感謝若老師,
給了我這一段路上第一個擁抱。
讓我有了回頭擁抱自己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