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入門第1課:腳底的秘密!(附具體詳細的調整步驟和細節)。

山式是所有體式的基礎,腳掌的擺放,腳底的受力又是山式的基礎。

所以練瑜伽第一個要學的動作是山式。

而掌握山式的第一步又是從腳掌腳底開始的,一起來看一下以下幾個關鍵的點。

瑜伽入門第1課:腳底的秘密!(附具體詳細的調整步驟和細節)。

1、重心的位置。

有人把腳底分為3個點,分別是:腳後跟、大腳趾球、小腳趾球。

也有人把腳底分為4個點,分別是腳後跟兩側、大腳趾球、小腳趾球。

我更喜歡把腳底分為三個點,三個點形成一個穩固的三角形。

調整方法:腳後跟踩地,把腳掌抬起來;延展拉長著腳掌以及腳趾脖子,讓前腳掌落地,腳趾伸展著平鋪下去。

身體的重心在腳後跟前點的位置,也就是腳踝的垂直線上

腳掌不動,可以略微前後晃動一下身體,找到腳掌的重心。

在不同體式中,當雙腳的擺放發生變化時,都要保持腳掌左右前後均勻壓地。

比如三角式中,後腳的重心容易偏向腳內側,這時候要更多地讓腳外側緣向下壓地,維持重心的均勻穩定。

2、雙腳的擺放。

山式站姿中,如果沒有特殊說明,腳掌可以並攏,也可以雙腳分開與骨盆同寬。

當雙腳分開與骨盆同寬時,髖膝踝三個關節在垂直線上,最輕松;同時腹部和盆腔內的空間相對較大,腹腔和盆腔內的臟器能夠得到更好放松。

所以生理期練習時,雙腳並攏的體式,我們都會選擇雙腳分開與骨盆同寬,可以避免腹腔和盆腔裡的臟器受到擠壓。

在這裡大家比較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腳掌內側緣平行還是外側緣平行。

總的來說是:第二和第三腳趾中間點到腳背中間的連線互相平行。

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又有幾種不同情況發生

a、當雙腳並攏時。

當雙腳並攏時,一般要求:雙腳腳後跟到雙腳大腳趾內側相碰。

其實也相當於是腳內側緣平行的

隻是很多人大拇指做不到互相碰到一起,隻能坐到腳後跟到大腳趾球的位置平行。

不過沒關系,隨著練習再加上正確的調整方法,是可以讓雙腳從腳後跟到整個大腳趾都並攏在一起的

調整方法:雙腳之間分開約一個手指的距離站立;腳外側緣壓地,腳內側抬起來;小腳趾球壓地固定住,雙腳掌向內側延展碾壓,直到大腳趾球互相並攏,讓腳內側緣也壓地,整個腳掌平鋪下去;《這時候大腳趾球和大腳趾是並攏的,腳後跟依然是一指的距離》屈膝抬腳後跟,雙腿外側收緊,外踝向內推,讓腳後跟並攏,落腳後跟向下;完成整個調整過程。

b、當雙腳掌分開時。

當雙腳分開與骨盆同寬或者雙腳大大地左右分開時,可以略微轉動腳掌內扣,讓腳掌外側緣平行

這也可以幫助大腿微微地做一點內旋,展寬臀部,釋放骶髂和腰椎的空間。

3、跟膝蓋對齊

我們都知道在直腿情況下,膝蓋髕骨要對準各自二三腳趾中間地點。

這個時候膝關節最輕松。

可是很多人會習慣性的膝蓋內扣,當然外扣的也有。

調整方法:山式站立,並攏或分開與骨盆同寬;按照前面的方法調整好腳掌;雙手扶髖屈膝;看著膝蓋髕骨對準二三腳趾的中線伸直雙腿。

在伸直的過程中一直看著膝蓋不要偏離軌道。

當然不僅僅是瑜伽山式,其他體式也可以用這個方法,記得以前分享過三角式前腿的調整方法,就是先屈膝,一直看著膝蓋和腳趾的方向,再伸直膝蓋。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這些細節很小,老師在課堂上以練為主,也沒有辦法講得這麼細,主要還是靠大家自己多琢磨多練習。

關注凡一,共享健康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