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瑜伽的冥想:在快商業時代,做款慢點的產品意義何在|中國Z品牌。

本報記者 高若瀛 北京報道當一家互聯網公司被貼上『小而美』的標簽,背後的寓意,往往不如字面來得美好。

這意味著,這家公司或許不在長坡厚雪的賽道;或許還意味著,在過往互聯網圈追求規模和流量的邏輯中,很難講出充滿想象力的資本故事。

但這些不是95後秦英哲所關心的。

每天深夜11點,他會準時打開每日瑜伽的APP,在舒緩的音樂和老師輕柔的引導語中,不斷拉伸,感受一天堆積在身體各個角落的疲憊,被逐漸釋放。

上完課程、朋友圈打卡,這套動作他已堅持了633天。

秦英哲的語速不快,情緒始終平和。

他是每日瑜伽年輕用戶中為數不多的資深、男性用戶,對這款APP已使用了七年。

在秦英哲看來,除了課程逐年增多之外,幾乎感受不到這款產品的變化。

專業性在線的內容和穩定輸出的體驗,才是他這樣重度健身愛好用戶所關心的。

在2012年移動互聯網風口正盛時出生的每日瑜伽,這樣的選擇不是沒有代價。

當流量思維、規模效益、把傳統行業『重新做一遍』的邏輯,反復在互聯網圈上演時,始終隻做一款產品的每日瑜伽,顯得不夠快、不夠有野心。

但每日瑜伽創始人李祖鵬,並不掩飾最初將這款線上健身APP,定位垂直工具型產品的反思,『不是因為我們聰明,相反,我覺得我們能力不強,在一個二線城市,沒錢沒人,市場競爭又太激烈。

我當時就判斷,一開始就做大而全的事,失敗的概率會很大,我們更應該選擇小而精的賽道』

事實上,當切換評價標準,十年後再重新審視這家公司會發現:雖然身在垂直賽道,但每日瑜伽依然是國內健康APP收入榜排名僅次於Keep的存在,全球用戶數規模超6000萬;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每日瑜伽都是這個細分賽道的頭部品牌;今年4月,它還進入中國非遊戲廠商及應用出海收入30強,成為唯一進入榜單的健身類產品。

在資本跑馬圈地、追趕流量的快商業時代,做個慢點的人、做款慢點產品的意義何在?

每日瑜伽或許可以給出不一樣的答案。

『小』的勇氣

李祖鵬口中塑造『小而美』每日瑜伽的方法論,用了十年,總結起來也無非兩句話:將用戶放在首位,深耕產品和內容;聚焦瑜伽這個細分領域,不擴散到其他運動方向。

但在中國瑜伽市場遠沒有被教育成熟的2012年,沒人知道,往這個方向跑是否會有出路。

當年的李祖鵬也拿不準。

他隻知道,自己曾開發運營過一款收入登頂黑莓工具榜首的工具產品,對海外市場的運營邏輯和生態更加了解。

彼時北美健身市場,瑜伽已經躋身居家健身領域TOP 5,用戶滲透率達10%,且還在不斷增長,是尚未被互聯網耕耘過的處女地。

誕生之初,兩條腿走路的每日瑜伽,站穩腳跟的,反而是先邁進海外市場的那一條。

但李祖鵬很快發現,盡管面對的是更成熟的用戶和更高的付費意願,互聯網傳統的圈流量和圈用戶的打法,在海外卻很難起效。

沒有好的課程內容,用戶不買單,除了像傳統制造業那樣深耕產品,每日瑜伽沒有捷徑可走。

當時,李祖鵬的另一個判斷是:如果這項運動的海外市場能夠被打開,想必在國內健身市場也能有一席之地。

但事後來看,這個判斷也過於樂觀。

2013年,當每日瑜伽鋪量國內市場,由於用戶沒有付費習慣,海外付費的邏輯在國內並不適用。

以至於後來5年多時間,每日瑜伽一直免費向國內用戶提供課程,國內團隊沒有收入,海外收入要反哺國內產品。

直到2016年知識付費時代的來臨,包括每日瑜伽在內,喜馬拉雅、愛奇藝等其他互聯網品牌也都在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每日瑜伽才實現了海外和國內商業模式的同頻。

2017年上半年啟動收費後,每日瑜伽當年就實現了盈利。

能否創造利潤是評價一家公司是否創造價值的商業常識。

但隨著移動時代『圍墻花園』的繁盛,常識早已讓位於移動互聯網的規模與流量邏輯。

相比之下,靠口碑傳播、幾乎沒在流量端下過任何重註的每日瑜伽,即使疫情爆發後行業整體用戶量級呈爆發式增長,也從未獲得過與Keep同量級的市場關注。

『剛開始我們不僅需要搞定投資人,還要不斷說服公司內部態度搖擺不定的高管。

2013年時的市場確實也不大,我自己也沒有證據,說這個事情一定會怎樣,隻能每天做一點,去證明這個事情會越來越好』李祖鵬說,經歷十年內外各種不確定性的挑戰,整個團隊的信念才通過磨產品、拼市場逐步建立起來。

當流量紅利的潮水漸漸退去,原本的劣勢也可能變成優勢。

周敬翔發現,越來越多的小眾類產品正在得到用戶的喜愛,這是他作為每日瑜伽社區版塊負責人願意看到的趨勢。

『現在市面上會有單獨的冥想類APP,還有跑步類APP,之前,大家根本不會想到還需要下載這樣的APP,跑步還需要人教嗎?

但這其實是用戶需求多樣化的結果』在周敬翔看來,之前的互聯網思維認為,如果用戶被一個平臺圈住,將很難從跳去其他平臺,因為會有遷移的成本,『但現在發現,代價好像比我們想象得要小很多。

如果平臺不深耕產品,沒有粘性,用戶還是會左右橫跳,競爭將是常態』

周敬翔覺得,如果按品類劃分,每日瑜伽其實更像樊登書屋等讀書類APP,『我們的用戶特征很像,我們也都是在幫助用戶做本身不想做、有點反人性的事情,怎麼幫助客戶克服背後的惰性,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平衡有術

在秦英哲看來,健身圈其實也是有鄙視鏈的:垂類APP要優於全品類APP。

用戶確實會在各種APP上切換。

但足夠專業和有提升空間,是他始終留用每日瑜伽的重要原因。

專業性可以體現在很小的細節上,『練瑜伽需要很溫柔舒緩的引導,但有些APP裡的瑜伽課程好像打雞血一樣,從指導的專業性來說,教練的這種語氣方式就是不對的』

相比不斷系統深化的專業性,捕捉新用戶群體的新需求,更像門玄學,但也並非無跡可尋。

在吸引Z世代年輕人方面,每日瑜伽還在疫情期間推出融合了瑜伽、普拉提、HIIT、BODY BALANCE及舞蹈等元素的燃脂課程,還有很多碎片化的課程,像四分鐘腰背舒緩、五分鐘面部瑜伽等,也很受用戶歡迎。

李祖鵬說,由於疫情和外部經濟壓力的影響,對能放松精神、助眠解壓的冥想類課程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

男性用戶在冥想版塊的占比已達35%。

盡管這是每日瑜伽占比不到15%的小業務板塊,但與冥想版塊的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已達100%以上。

但在李祖鵬看來,現在的冥想用戶更像是2014年瑜伽在國內的發展階段,用戶剛剛開始接觸,但要在中國普及至少還需要3年-5年時間,『教育市場是長期而緩慢的過程,不能著急』

但問題仍擺在李祖鵬和他的團隊面前——如何做到平衡。

平衡做企業的進取心、對更高目標的追求,以及與消費者的實際需要,還有激烈的市場競爭之間的關系。

秦英哲說,一個月前,他每次打卡時都會彈出無法取消的續費廣告,一度讓他很惱火,即使續費後,彈窗依然會冒出來,『後來問題好像得到了部分解決,我至少可以把廣告拉下去,不用再理它了』

互聯網產品是不是總也無法跳出產品力、規模增速及用戶價值間的『不可能三角』?

這道題,對李祖鵬來說,同樣難解。

『對每日瑜伽來講,用戶是最重要的。

但公司在某個階段要抓增長,短期會看到一些用戶價值暫時沒法滿足,但長期不會這樣。

商業線一旦理順,我們會盡快把用戶線抓起來,這需要平衡,公司才會形成良性循環』李祖鵬說,永遠不能放棄自己的用戶,一旦放棄,公司將不會走遠。

對話:

經濟觀察報:為什麼會選瑜伽這個垂類賽道?

李祖鵬:我覺得最大一個原因,不是因為我們有多聰明。

我當時看到的恰恰相反:我們在二線城市《西安》就這麼幾個團隊成員,沒有錢、資源比較少、能力也沒那麼強,整個市場上的競爭又太激烈。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選擇能夠把握得住、能夠全力以赴做好的一個小賽道,而非大賽道。

一開始就做大而全的事失敗的概率會很大,我們更應該選擇做好小而精的事情。

但這麼做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挑戰,包括最開始的投資人也經常會問:為什麼選這麼小的賽道?

我們不僅需要搞定投資人,還要不斷說服公司內部搖搖擺擺的高管。

2013年的時候,市場確實也不大。

我們隻能每天做一點,去證明這個事情會越來越好。

經濟觀察報:十年後看中國付費市場,是否覺得當時『如果瑜伽海外市場能夠被打開,在國內健身市場也能有一席之地』的判斷過於樂觀?

李祖鵬:我覺得還是比較符合預期: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我們其實在等中國市場的逐步成熟、用戶付費意識的提升,等了有5年時間。

每日瑜伽2012年創立,我們真正在國內開始收費是在2017年。

此前經歷過幾個重大時點,一是2014年出現的Keep ,也是免費的,在此後三年和我們一起培育市場,讓更多用戶能夠習慣和接受通過線上的方式進行瑜伽和健身練習。

二是2016年前後知識付費時代的來臨,像其他賽道的喜馬拉雅、得道、愛奇藝等,也在培養用戶為內容付費的意識。

2017年上半年,我們啟動付費後,當年公司就實現了盈利。

通過這些年的深耕,每日瑜伽除了海外增長比較迅猛,國內收入也在不斷攀升,而且國內市場體現出兩個大趨勢。

一是瑜伽健身的市場培育正逐漸走向成熟。

二是盡管有疫情紅利的因素在,用戶付費意願提升的同時,用戶的多樣性在不斷完善。

疫情之前,每日瑜伽95%用戶是女性,但今天國內男性用戶占比已達15%,這個趨勢還在不斷增長。

同樣因為疫情,更多用戶習慣在家通過手機、平板和智能電視進行瑜伽練習。

家庭式瑜伽練習的場景在不斷豐富:經常是媽媽練習會帶著爸爸、孩子,甚至是家裡老人一起練。

我對於國內的增長性還是保持非常樂觀的態度。

經濟觀察報:男性用戶在持續增長,您觀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李祖鵬:疫情是推動增長很重要的因素,人們長時間在家,很多男性會看到家人練瑜伽,開始近距離接觸到瑜伽。

第二點,很多男性用戶的壓力是無法緩解的。

我們看到很多男性用戶很大的訴求是助眠和減壓。

我們有位男性用戶也是創業圈中的企業家,他跟我很熟。

他有一天跟我說,他是每日瑜伽的忠實用戶。

我說你這麼胖,怎麼成為我們忠實用戶的?

他說,他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循環播放每日瑜伽APP裡的冥想助眠,已經堅持一年了。

這些能幫助大家放松解壓、助眠的冥想類課程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

我們也在全球范圍去找最好的冥想課程,來滿足用戶減壓放松和助眠的需求。

目前,數據層面能夠看到的很明顯的變化,男性用戶在冥想版塊的占比已達35%。

盡管這是每日瑜伽占比不到15%的小業務板塊,但與冥想板塊的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已達到100%以上。

經濟觀察報:互聯網公司是否會存在產品力、規模增速及用戶價值間的『不可能三角』?

李祖鵬:這就像大家經常說的『既要又要』,在移動互聯網紅利還在的時候,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的。

隨著移動互聯網初期流量的增長,新用戶會不斷快速增加,用戶獲取成本非常低。

那時的競爭也不激烈,哪怕產品體驗不好,用戶也不會有太多感知,因為沒有更好的產品可以比較。

但今天已然不可能。

在每日瑜伽的體系中,我其實安排了兩條線,一是商業線,一是用戶線。

商業線就是變現,用戶線做用戶的留存和增長。

但實際上,兩者不可能同時抓,兩者之間會有博弈,抓商業線時肯定影響用戶體驗,會產生客訴。

我的策略是分階段抓。

比如去年和今年在抓公司收入增長的過程中,我會以商業線為主。

但同時會把公司所有用戶服務職能相關的小夥伴叫過來,讓他們一定要把整個客戶的池子保護好,做好會有客戶投訴的預期。

我要求他們把客戶服務好,解決好每一個用戶投訴的問題。

但商業線其實就是模型,跑通以後,剩下大部分的事情還是要回歸用戶線。

我認為,一個企業真正的良性增長,不僅要看用戶數、收入和規模,還要看利潤,用戶願不願意為這個事情掏錢,以及你的利潤能夠隨著用戶規模的增長也實現增長。

我會更多關注用戶的復購率,即用戶願不願意在一個季度後、半年乃至一年後,還會持續為產品掏錢,這才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經濟觀察報:為什麼2019年時想到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再讀書?

李祖鵬:我是本著『百戰歸來再讀書』的想法去中歐讀書的。

創業十幾年,我都是在戰鬥中很碎片化地跟投資人、其他創業者和合作夥伴學習,希望能把創業中沉淀的東西在理論和系統層面實現更大的提升。

在中歐EMBA這幾年體系化的工商管理知識的學習,把我原來分散的、點狀的知識連接起來,真正成為了一個結構。

我也把在中歐學到的很多東西在公司落地,比如內部進行過阿米巴獨立核算的嘗試,讓每一部門清楚知道自己賺多少錢、成本是多少、利潤是多少,大家不吃大鍋飯。

這樣,公司整個系統、激勵分配都更加清晰。

把賬算清楚,這是做阿米巴一個非常核心的原因。

此外,包括公司的文化建設等,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阻力,花了有一兩年的時間,但我覺得是有成績和增長的。

重要的是,我認可中歐『認真、創新、追求卓越』的價值理念,這和每日瑜伽成長中的追求是一樣的。

而且我也很榮幸,中歐教授也選擇了每日瑜伽作為一個研究案例,並進入到了中歐工商管理國際案例庫。

接下來我就要從中歐EMBA畢業了,回過頭來看,學習使我個人的能量不斷加強,從底層帶來的潛移默化的提升也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