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區別瑜伽和氣功禪修?

怎樣區別瑜伽和氣功禪修

  怎樣區別瑜伽和氣功禪修?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都會練習瑜伽、氣功禪修,而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那麼怎樣區別瑜伽和氣功禪修?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答案吧!

  怎樣區別瑜伽和氣功禪修1

  修身養性有三大:禪修、氣功和瑜伽。

那麼怎樣區別瑜伽氣功禪修呢?

網建議對症下藥才能得到好治療,下面就一起學習一下吧。

佛教中雖無相當於本來意義的『氣功』,但從現代廣義的氣功而言,在客觀上瑜伽和禪修中都包含有類似氣功的內容。

  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譯,在佛典中漢語意譯為『相應』,指控制自己身心令與某種東西相應《相契合,一致》。

瑜伽是古印度各宗教對自我調制以鍛煉身心的功夫的統稱,佛教亦稱其禪定為瑜伽。

修禪定者被稱為瑜伽行者,或瑜伽師。

佛教密宗的修練方法更多以瑜伽命名。

在印度,至今仍將各種修練方法統稱為瑜伽,不過有了一些變化,有多種精神內涵和鍛煉姿勢。

近年來,由於它具有調節身心的特點,在世界上引起了重視,尢以歐美為甚。

  禪修是指禪定的修習。

禪為梵文『禪那』《DHYANA》的簡稱,漢譯『靜慮』、『思維修』,指在寂靜的心態下思慮。

定為梵文三昧《SAMADHI》 的意譯,指擺脫散亂、昏沉的一切寂定心境。

禪定合稱是對佛教各種瑜伽的通稱。

需要指出的是,禪宗的『明心見性』功夫也被稱為『禪』,有其特殊含義。

禪修是佛家的一種修練方法,是指在安靜的環境和正常的生活中,放下一切不必要的樊緣和雜念,集中精神,進行不斷的修習。

  氣功與瑜伽術、禪修有很多共同點,比如,兩者都是自我心身鍛煉的方法,要求用調身、調息、調心的方法結合起來修習,以達到入靜狀態,使人在精神和智慧上獲得多種益處,都能祛病健身,涵養道德,陶冶性情,並把它作為人們認識自身生命運動的新途徑。

雖然他們之間有很多一致性,但總的看來,氣功與瑜伽術、禪修等仍有質的不同。

氣功研究的目的,在各階段始終立足於現實人生,以使人類得到現實利益為宗旨。

氣功鍛煉的目的,一般在於健身治病,養生益智,陶冶性情等。

佛教徒修習瑜伽術、禪修的目的在於獲得大智慧,擺脫煩惱,『了卻生死』。

至於防病、健身,隻不過是修習過程中獲得的副產品。

同時,二者意守之境即『觀』也不同,氣功中意守多為有益於健康的某些景,而瑜伽、禪修所意守的都是會有一定宗教性的內容,例如念佛等。

在佛教徒看來,一個人為治病健身延年,花費許多時間去練氣功,不知佛家止觀以了生死,是『拿金條當稻草使』。

可見,人們練氣功靜坐與佛教徒禪修,從外表、方法上看起來無多大區別,但其主觀信念卻有質的不同。

  怎樣區別瑜伽和氣功禪修2

  中國和印度,都是東方有著悠久歷史文化遺產的國家,在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中,古人為了求得生存,減少疾病的痛苦,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逐漸總結出氣功這一強身治病的方法。

從印度瑜伽和中國的氣功起源來看,兩者基本是在同一時期產生的。

  從哲學思想來看,古印度教的著名經典《薄伽梵歌》中提出,修行瑜伽的最終目的是『梵我一如』,即宇宙的最高精神和練功者合為一體,這種境界是不生不滅、無思無欲的極樂境界,而這種境界是可以通過練功者的瑜伽修行、靜定、思維,以致可獲得某種玄秘的神力,可以祛魔證道,最終實現『梵我一如』。

  中國《周易》提出了由於日月的往來運行,產生了陰陽二氣升降,而造就了天地萬物,天地宇宙變化之核心為『氣』。

天地為大宇宙,人體為小宇宙,練習氣功使天地之大宇宙與人體之小宇宙,合二而一,即『天人相應』,則人就能在精神上,乃至肉體上超脫生死,求得精神永存。

  因此,印度瑜伽的`『梵我一如』,與中國氣功的『天人相應』其思核心想也是基本一致的,隻不過其追求解脫的方式不一樣,前者是求『涅槃寂靜』,後者是求『獲得長生』,前者是『靜默內省』,後者是『生機勃勃』。

  從主要流派來看,印度瑜伽與中國氣功有些是類似的,例如:制氣法與吐納法;體式法與導引按蹺:孔荼裡尼瑜伽之蟠龍力與周天運氣法;靜默法與禪定靜坐法。

但印度瑜伽與中國氣功又各具特色,如瑜伽的凈身六術閘鎮身體;中國的六字訣吐氣法,大小周天搬運法,存守內視法等。

  中國和印度同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早在印度瑜伽傳入中國前,中國古代就有氣功,而且已發展到相當水平,儒家和道家氣功在中國已形成流派。

隨著東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印度瑜伽也在中國得到傳播,由此而產生了中國佛教氣功的流派。

由印度瑜伽的靜默法演化而成的佛教氣功的禪定法,對中國的氣功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隨著中印交化的交流,有著中國傳統特色的哲學思想『氣化論』以及中醫經絡學說也同時傳入印度。

  從早期古典瑜伽理論和功法來看,基本上都是以靜默法為主要修持形式。

而屬於瑜伽『氣化論』系統的孔茶裡尼瑜伽氣脈學說的最早記載的17世紀,正好值中國明代盛世,嘉靖萬歷年間。

其時中國船業發展,對外貿易十分活躍,海外交通十分發達。

鄭和七次『下西洋』,也曾到過『古裡』《印度西南沿海的科濟科德一帶》,帶去了中國的藥材及醫書。

其中,也很可能有中醫經絡及氣功著作。

  從孔荼裡尼的理論分析,他認為人體周身分佈著無數氣脈,其中最主要是伊達、品格拉和蘇叔姆納三大脈,由這三大脈相互交叉盤繞,將人體分為七個相互關聯而又各自獨立的部分,稱之為『七輪』或『七朵蓮花』,為七個神秘的生命氣息之所在,而這七輪所在位置恰與任督二脈上的泥丸宮、神庭、重樓、絳宮、氣海、谷道、長強等穴位相吻合,而三大脈的位置走向又與任督相近。

因此,孔荼裡尼在瑜伽之運用內氣催動蟠龍力,打通七輪,直通頭頂千葉蓮花的循行路線與道家氣功的任督交會小周天是一致的。

  李時珍曾在《奇經八脈》中說到:『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沖開,故能得道』其說法與孔荼裡尼瑜伽的打通『七朵蓮花』及頭頂的『千葉蓮花』更為接近。

因此說,中國氣功的『氣化論』理論與實踐對印度的孔荼裡尼瑜伽的『氣脈論』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也是中印氣功交流史上的一個印證。

   從治病原理來看,印度瑜伽和中國氣功在病因學上認識是一致的,即都是認為疾病的產生是由於失去平衡所致。

  瑜伽認為:內因——人體功能失調——偏差,失去平衡,外因——生活方式不當——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六欲,飲食不節。

因此,在氣功治病原理上,印度瑜伽和中國氣功的認識也是同樣的,即通過攝生、飲食調節以及瑜伽的訓練,中國氣功的調身,調息、調心,使人體增強抗病力,內氣旺盛,起到調和氣血恢復平衡的作用。

   瑜伽還有個獨特的方法,即讓病人了解常識,提高自我身心鍛煉的自覺性。

  印度瑜伽和中國氣功都是屬於傳統氣功學的范疇。

目前國際上,西方國家對瑜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進行了許多生理的、心理的、生物物理等方面多學科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已經向『氣功唯象化』邁步。

  中國氣功由於種種歷史原因,起步比較晚,但近幾年的發展比較迅速。

從其發展前景來看,正如錢學森所預言的那樣,氣功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由傳統氣功學發展為唯象氣功學的奮鬥目標。

這也是中印兩國氣功工作者為之努力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