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瑜伽?
我們首先就字面含義來說明一下『瑜伽』。
瑜伽,大家都知道是梵語『yoga』的音譯。
而『yoga』一詞,又來源於梵文的兩個字根——『yuj』與『gham』,兩個字根加起來,本意,是『用軛連起』的意思。
軛是駕於牛馬頸上的一種工具,用以連接車轅。
以軛作喻,則可引伸出如下含義:接連、連系、結合、歸一、化一、同一之意,另有『和諧、統一』的意義。
曾有語言學家將『yoga』與英文中類似發音的『Yoke』一詞比較,竟發現此詞的含義也正是『軛』,其拉丁文字源也有『連接』、『結合』之意。
『yoga』譯成中文為『瑜伽』。
瑜伽也稱『瑜伽』,瑜伽的漢語拼音是『yu jia』。
在中文《辭海》中,取的是『瑜伽』一詞。
從字面上看,『珈』與『伽』是有區別的,『珈』隻一個讀音『jia』 ;而『伽』,國語發音有『jia』與『qie』二種,與瑜伽連用時通常用前音;而在佛典中,又多用第二種發音,”qie “,如『伽藍』、『楞伽經』、『瑜伽師地論』中的伽字發音。
字義上看,『珈』字義為婦人頭上的首飾;而『伽』字無獨立意義,多用於翻譯用詞。
『yoga』譯成『瑜伽』,是音譯,不能從單純從中文字面上去理解『yoga』本來的含義。
而在佛典中,也曾有意譯的,舊譯作『相應』,這與上面所說的梵文原義對照,雖說有相通相合之處,但顯然又有不貼切、不完整之處,所以,自唐代玄奘法師開始,就通用音譯『瑜伽』。
在唐玄奘翻譯的《瑜伽師地論》中,『瑜伽』一詞也是取『相應』的意義,這種相應,歸納起來大致有五個方面——與境相應、與行相應、與理相應、與果相應、與機相應。
與境相應是心境一如,透過塵境而認知事物的本體實相;
與行相應是說通過禪定修習,得到定慧等持、觀行一致;
與理相應是指行法與理諦融會貫通,事理無礙;
與果相應是行者與所證道果統一,完成修證的無上目標;
與機相應則是指果圓回向、廣度他人、隨緣應機利益眾生。
二、瑜伽的定義
有很多人試圖對『瑜伽』的定義作一句話的概括。
有說瑜伽是『天人合一』;有說瑜伽是『身與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也有說瑜伽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功法,還有中國學者根據意譯『相應』,而概括瑜伽是『控制自己身心令與某種東西相應《相契合、相一致》』。
印度著名瑜伽學者阿羅頻多則將瑜伽定義為『一種趨向自我完善的有條理的努力,其方式是通過表現其存在的潛力和個人與宇宙、在宇宙中表現出來的超越性存在《我們可以看到部分》的合一』。
中國學者徐梵澄將瑜伽定義為『契合至真之道』……凡此種種,大抵都是從『yoga』一詞本意中的『連接』、『結合』的含義引伸而來。
而被古今瑜伽學人奉為瑜伽根本典藉之一的印度《瑜伽經》,則對瑜伽的定義有另一番描述。
《瑜伽經》的開篇,用了一句梵語箴言 『Yoga Cittavrtti Nirodha 』來闡明何謂瑜伽。
這句表述中,含有有四個詞
如果用漢文的語法習慣將其連貫起來,可以這樣表述:瑜伽是對意識、情緒及傾向的控制。
也有這樣翻譯的:瑜伽是頭腦的停止。
目前通用的表述則為:瑜伽是控制意識的轉變。
瑜伽是控制意識的轉變——《瑜伽經》中對瑜伽的這番定義,顯然側重於瑜伽修習中意識層面的活動,這與當今瑜伽行業特重形體、儼然等同於美體塑身操的現狀,是不相契合的。
事實上,從與原始瑜伽產生的緣起與目標來看,瑜伽的確不是單純的形體健身運動,而是具備了修身養性、入定、覺悟,乃至於達到個體意識《小我》與宇宙本體《大我》相契合的目標高度。
而實現這些目標的起點與過程,都立足於對『意識轉變』的控制;而形體動作,隻不是完成這些過程的輔助與促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