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解剖體式-門閂式。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門閂式是由幾個重點動作交迭而成的。

首先,門閂式是個側彎動作,軀幹會往大腿方向側屈。

另外,門閂式也是個開髖動作,伸展屈膝腿側的骨盆前側肌肉。

嘗試在伸直腿和屈膝腿間構成的直線上保持平衡,也可訓練儀態。

最後,把屈膝腿的足背和伸直腿的足底分別壓向瑜伽墊,提升整體的平衡。

這個體式的穩定性來自於骨盆核心,收縮骨盆一側的臀肌,以及另一側的腰肌。

這個動作會收緊骶髂韌帶,形成『扭轉』的拉緊現象《也稱為『韌帶牽引機制』,ligamentotaxis》,進而在骨盆處創造收束,鞏固下盤。

收縮伸直腿的股四頭肌,以伸直膝關節。

收縮小腿肚肌《小腿後方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把足底壓向瑜伽墊。

同樣地,啟動屈膝腿的股四頭肌和脛前肌,把足背壓向地面。

雙足用力壓向地面,可構成堅固的基座,連接腿骨和骨盆,並使骨盆更加穩定。

基本關節位置

·伸直腿髖關節彎曲、外旋

·伸直腿膝關節伸展

·伸直腿踝關節蹠屈

·屈膝腿髖關節伸展、內旋

·屈膝腿膝關節彎曲

·屈膝腿踝關節蹠屈

·軀幹側屈

·肩膀彎曲、外展、外旋

·肘關節伸展

·前臂旋前

瑜伽解剖體式-門閂式。

門閂式準備動作

先以側彎動作伸展脊椎旋轉肌和腹斜肌,幫助軀幹肌肉做好準備。

另一個準備動作則參考下圖,用瑜伽繩練習坐姿門閂式《Parighasana I》,伸展身體側面。

雙足先按圖示擺放,並平舉雙臂,展開胸腔,幫助身體保持平衡。

接著,啟動髖屈肌,把軀幹往伸直腿一側拉,斜身進入側屈的姿勢。

千萬要記得調整呼吸節奏。

最後,撐住身體,收縮軀幹上側的腹肌和屈膝腿側的臀肌,準備直立軀幹,並小心翼翼解開體式。

步驟一 收縮股四頭肌,伸直膝關節。

若想加強這個動作,可以把膝蓋骨往骨盆的方向提。

闊筋膜張肌可協助伸直及穩定膝關節。

收縮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把足底壓向瑜伽墊。

如果足底無法平貼地面,先稍微彎曲膝關節,足部放在瑜伽墊上,接著,足底腳球用力往下壓,加以固定,便可收縮小腿肚的肌肉腓腸肌和比目魚肌。

收縮股四頭肌,伸直整條腿。

啟動屈膝腿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蹠屈踝關節,使小腿前側的脛前肌產生交互抑制作用,進而拉長、伸展。

收縮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可將足底腳球用力壓向瑜伽墊,並讓身體重量均勻分佈於足底。

最後,收縮脛骨後肌,稍微內翻踝關節,以平衡前一個動作。

這些動作結合起來,便可提起足弓。

步驟二 稍微收縮屈膝腿的股四頭肌,把脛骨頂端壓向瑜伽墊。

由於股四頭肌中的股直肌跨越髖關節,因此一收縮便會連接小腿前側和骨盆,並使骨盆更加穩定。

再來,臀肌用力,啟動臀大肌,以伸展髖關節,並拉長骨盆前側的肌肉。

收縮屈膝腿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蹠屈踝關節,維持腳趾朝向正前方,並伸展小腿前面的肌肉《包括脛前肌和伸趾肌群》。

最後,離心收縮脛前肌,並將足背壓向瑜伽墊,以平衡前一個動作。

步驟三 收縮腰肌及其協同肌《恥骨肌和縫匠肌》,以彎曲髖關節。

闊筋膜張肌和股直肌也會協助完成這個動作。

腰肌不隻彎曲髖關節,還會使骨盆稍微前傾,把腰椎往伸直腿的方向拉。

步驟四 稍微挺起下背,以收縮豎脊肌和腰方肌,接著,用下背的豎脊肌和腰方肌,側屈軀幹。

腰大肌會協助腰椎處的腰方肌側屈軀幹。

收縮軀幹下側的腹斜肌,以把軀幹往伸直腿的方向拉。

步驟五 啟動肱三頭肌,以伸直雙臂。

收縮三角肌前束和三角肌中束,以將上臂骨《肱骨》高舉過頭,並前屈肩關節。

接著,通過三角肌後束、岡下肌和小圓肌,外旋肩關節。

啟動下三分之一的斜方肌,使肩胛骨下拉,遠離頸部。

最後,收縮旋前圓肌和旋前方肌,並沿著手臂創造出『螺旋』的效果。

完成這個動作的訣竅是,將雙手食指根部的指丘壓在一起。

你會發現,前臂旋轉的方向跟肩關節旋轉的方向《肩膀外旋》剛好相反,而這兩個相反的動作,通過肘關節形成韌帶牽引機制讓整個手臂延伸拉緊。

步驟六 嘗試把屈膝腿的膝蓋往伸直腿的足部方向拖曳。

由於膝關節已固定在瑜伽墊上,實際上不會挪移,但這項訣竅卻可啟動屈膝腿的內收肌和伸直腿的股四頭肌。

最後,平衡兩股力道,把能量往上帶入骨盆。

總結 前述所有動作結合起來,便可伸展伸直腿的臀大肌、膕繩肌和脛前肌。

側屈軀幹能拉長軀幹上側的豎脊肌和腹斜肌,屈膝腿的臀中肌和闊筋膜張肌也會伸展。

別忘了,臀中肌和闊筋膜張肌是髖關節的外展肌。

門閂式的屈膝腿主要是凈內收力矩在起作用《往身體中線拉》,伸展髖關節的外展肌,如圖所示。

另外,步驟六的內收肌一收縮,臀中肌和闊筋膜張肌便會產生交互抑制作用,進而拉長、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