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體式的細節真的那麼重要麼?

網上很多瑜伽體式的各種細節圖,一個下犬式可能會有幾十個細節的標註,多數瑜伽練習者都很關注體式的各種細節,練習者都很在意體式做得是否標準。

畢竟大眾認識瑜伽是從體式開始的,然後才有了通過體式強化內心的穩定,控制大腦的專註。

自己在開始接觸瑜伽的時候,也對體式的細節十分執著,自己會用本把每一個體式的細節,結合運動學、解剖學把哪個肌肉發力,哪個部位向上,哪個部位向下,都用剪頭標註在一個體式上。

然後看著這個心愛的小本本就覺得自己好像在瑜伽精進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甚至每天在理論學習體式細節上花2小時,而隻有1個小時的時間是真正在墊子上練習的。

全然忘了那句瑜伽界經典名句,練習讓一切隨之而來。

隨著練習的深入才慢慢覺察,體式僅僅隻是瑜伽所向外呈現出的形態。

一味追求外在看到的形態,瑜伽練習者自然是不如舞蹈演員優雅,不如雜技演員精湛。

不聆聽身體向自己傳遞的信號,硬生生得做到更多的細節反而會容易受傷。

一般瑜伽新手不太容易受傷,身體的某個部位沒有打開,這種限制反而會保護練習者。

但瑜伽老手由於身體的靈活和自律高頻度的練習,反而有時候更容易受傷。

當練習者練習的時候腦海中呈現了那個有十幾個細節的小人圖時,此刻不必過度陷入細節的海洋而丟失覺知。

應當從自身出發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和練習的深度,關注自己的呼吸是不是有韻律深長的、手掌和腳掌的根基是不是穩定的、身體橫向縱向的力線是不是合力為零平衡的、延展身體的時候是不是從源頭到末端拮抗的延展。

不要去關注自己做的體式和網上細節講解的那個體式圖相差多遠。

用身體的覺知去練瑜伽,用內在的感受去關照這四點。

每一次練習都是培養一次專註力,每一練習都是強化身體的覺知。

心就會專註在當下的體式中,保持平和和清明。

很多人練習者把邏輯弄反了,不是因為動作不標準所以練不好,而是沒準備好,練不好導致了不標準,動作不標準是體現出來的果,不是因,這隻是認知的問題,沒有對錯。

身體覺知沒達到一定程度不可能感受到為什麼不標準這件事,除非傷及身體,否則不要太糾結標準這件事。

就像很多人糾結是先練艾揚格還是先練阿湯,都不必糾結。

等自己能感受到了自然會自己正位的,當然會傷害身體的紅線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