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l裡的瑜伽生意解讀:梵音倒了,新興玩家迅速占位。

Mall裡的瑜伽生意解讀:梵音倒了,新興玩家迅速占位。

品類,零售商業世界的微小組成單元,是人們消費需求的具化載體。

本系列,展示傳統品類的應時之變,發現消費洪流中裂變而出的『新』品類。

此篇為,瑜伽生意。

充了萬元卡費,買了千元瑜伽服,課還沒上幾節,瑜伽館就跑路了。

戲劇性畫面中,瑜伽躺在風口賺錢的日子,遠去了。

從瑜舍瑜伽、Mysoul瑜伽館倒下,到『瑜伽屆愛馬仕』梵音瑜伽一夜閉店82家,一些頭部瑜伽館終究沒能熬過這個春天。

但,這隻是國內當下瑜伽生意的半邊切面,另半邊上演的則是吸金狂歡——拉伽瑜伽、星瑜伽加速拓店,以及『中產收割機』lululemon年賺近10億美元,市值超阿迪達斯。

按照艾瑞咨詢數據,雖疫情波及下2020年國內的瑜伽市場規模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在387億元水平,且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達561億元。

前景、錢景誘人,有人離開,亦有人入局。

以瑜伽館、瑜伽服兩大戰場為觀察脈絡,贏商雲智庫試圖拆解瑜伽生意在中國的廝殺大戲和發展新番。

梵音從爆紅到崩塌

中國瑜伽30年之變


以梵音瑜伽為觀察樣本,可看到瑜伽生意在中國30餘年發展脈絡,大致經歷了4個階段。

野蠻生長期《1980s-2000年》:瑜伽運動小眾新鮮,連鎖瑜伽館尚未出現

1985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瑜伽教學片。

國人首度接觸到瑜伽運動,通過冥想、呼吸、體位訓練以達到渾然一體、身心和諧狀態。

應對時代快節奏,瑜伽作為一種新興運動,開始出現在一線城市、大型健身房。

但習練群體較小,教練多為大師外教,以及部分國內先鋒瑜伽人士。

低調培育期《2001-2013年》:獨立瑜伽館冒出,低調教育市場

瞄準國內瑜伽館市場這一空白地帶,以梵音瑜伽、蘭瑜伽、Y+瑜伽會所、梵羽國際瑜伽為代表的獨立瑜伽館相繼拔地而起

彼時,品牌創始人到印度或西方國家拜師學習後回國創業是主流模式,其中,梵音瑜伽創始人饒秋玉就曾連續6年到印度師從阿斯湯加瑜伽鼻祖。

◎圖片來源:梵羽國際瑜伽

這股專業瑜伽館力量,推動瑜伽行業的市場化落地。

瑜伽課程體系、培訓體系逐漸完善,優質瑜伽師、高粘性會員小規模成型。

與此同時,瑜伽館品牌門店逐漸向一線以下城市滲透,連鎖化經營。

高速發展期《2014-2019年》:瑜伽館多地爆發,lululemon積極入華

邁過開荒期,在政策和資本推動下,國內瑜伽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線下瑜伽館規模爆發。

發家上海的 魔練普拉提以『輕運動』為核心,聚焦25-45歲都市精英女性,開進了上海陸家嘴中心L+Mall、上海靜安MOHO等標桿商場;來自深圳的 拉伽瑜伽在大本營開出百餘店,覆蓋深圳全區,輻射了市級商圈和區域商圈。


◎圖片來源:小紅書@魔練 More Lucky

運動場館之外,瑜伽愛好者開始追求專業范運動服。

lululemon 於2016年高調入華,快速佈局門店,掀起瑜伽服消費狂潮;本土學步者 暴走的蘿莉、MAIA ACTIVE、粒子狂熱、MOLY VIVI 批量誕生,以高性價比為強勢賣點。

賽道洗牌期《2020年至今》:瑜伽館爆雷與拓店並存,瑜伽服激戰加劇

疫情爆發,梵音等瑜伽品牌業務暫停或面臨退出。

但因療愈經濟、靜態運動走紅,瑜伽生意還在勃發。

FLOW心流所、Practice In City城市修行 等新興瑜伽館,憑解壓冥想等新玩法出圈

瑜伽服賽道激戰升級,在運動需求基礎加入了更多潮流、休閑和多元元素,已成現象級街服單品。

◎圖片來源:FLOW心流所官微

從普及到盛行,瑜伽生意完成了從滿足運動需求『功能建構』向生活方式『文化認同』轉變,落地本土化,加速大眾化。

圍獵中產,粘住會員,

Mall裡的瑜伽生意解讀

瑜伽生意,『年輕』朝氣,勢頭正猛,且客群黏性高、社交屬性強,是商場們理想的租戶之一。

但因賽道、場景及客群細分不同,瑜伽館、瑜伽服品牌選擇的合適落位點,各有不同。

//傳統VS新興瑜伽館, 誰是當紅炸子雞?

傳統瑜伽館:錨定高端消費人群,偏愛高線城市、核心地段標桿mall

傳統瑜伽館,集結優質瑜伽師,主打直營、預付費模式,重倉精品大店,走重資產路線。

一方面,瑜伽教練是傳統瑜伽館最重要的吸客砝碼

『為了留住老師,進而留住會員,梵音瑜伽開出了高出行業的薪資』,梵音瑜伽前高管表示,公司月薪5-6萬的瑜伽老師,不占少數;梵羽國際瑜伽則以自有瑜伽教練培訓基地為優勢,為直營店源源不斷輸出高質量瑜伽教練人才。

◎圖片來源:梵音瑜伽

另一方面,傳統瑜伽館重倉品質大店,精造沉浸式習練場。

『貴婦瑜伽館』Pure Yoga,主張『像開酒店一樣開瑜伽館』,場館占地大多超過1000㎡,門店設計呈現精品酒店、私人會所的奢華細節。

北京的卡莫瑜伽,迭代第三代場館的空間,簡潔與質感並存,輕奢范飛起。

◎圖片來源:Pure Yoga

為了錨定高端消費人群,這些精品大店主要開在高線城市、核心地段、標桿購物中心

據贏商大數據監測,傳統瑜伽館超62%門店落於商業一線城市,其中78%門店分佈中檔及以上商場。

梵音瑜伽原有門店全部集中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地區中心城市的核心地帶。

以北京為例,其門店分佈在北京亞運村、中關村、世貿天階、朝陽門、崇文門、朝陽大悅城、東直門、長春橋等鬧市區;Pure Yoga每家店都處於核心商圈的地標式建築中,包括香港太古廣場、上海恒隆廣場、北京王府中環等。

▶▶ 新興瑜伽館:門店模型靈活,選址多元,二線城市發展勢頭向好

區別於傳統瑜伽館之『重』,新興瑜伽館以新零售形態出圈,打通線上+線下閉環

小黑裙瑜伽、今日瑜伽、FLOW心流所、Creative Shelter發生所等新興玩家,多從線上起家,落地做線下門店,主打按次收費,由課程復購率和用戶反饋決定課程頻次。

◎每日瑜伽app界面

課程內容方面,新銳瑜伽館更擅長耍花活。

主打冥想服務的FLOW心流所,圍繞『內在花園inner garden』教學概念,設置了冥想、瑜伽、呼吸、音療、療愈五大類課程;魔練普拉提以戲劇分幕方式設置課程,讓運動體驗像戲劇一樣流暢;拉伽瑜伽則將傳統瑜伽與特色課程結合,開放了近50套多流派瑜伽課程,並以精品團課、主題小班、VIP私教等形式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音療體驗 圖片來源:FLOW心流所官微

門店選址上,新興瑜伽館店型靈活、鋪向一線以外城市

拉伽瑜伽打磨出標準店、臻選店、旗艦店三大店型,以不同規模匹配不同受眾。

標準店和臻選店較小,能容納300-500名會員;旗艦店面積達800-1500㎡,能容納2000名會員。

從擴張路徑看,新興瑜伽館比『前輩』更快滲透到商業一線城市以外的市場

隨著下沉市場商業力提升,一線城市開創的時尚、健康、運動潮流逐步延伸至二三線城市。

於新興瑜伽館而言,避開高租金、人工、獲客成本,在有著大眾基礎和消費力的二線城市擴張,不啻為一種效率選擇

誕生於杭州的小黑裙瑜伽,先後進駐了蘇州、無錫、常州等地;拉伽瑜伽亦在東莞、佛山、惠州、珠海、中山等城市,放大華南區域品牌聚集效應。

//瑜伽服三方勢力拉鋸, lululemon不是唯一贏家

在購物中心,小眾的瑜伽服因消費粘性強、復購率高,活成一騎絕塵的業績王。

絕對的頭部玩家lululemon、本土新興瑜伽服選手、傳統運動大牌,呈現出三方拉鋸格局。

lululemon穩坐頭部:面料壁壘、社群營銷、黃金點位三管齊下

創新面料和技術,是lululemon穩健的基底

應用主打速幹的Everlux、主打防水的Swift等專用面料,針對不同訓練場景,品牌開發出Align、Fast and Free、Wunder Train等多款明星產品。

此外,多次首創行業黑科技產品,第一個全天候文胸SpeedUpFineForm、LikeNothingbra,專為胸部豐滿女性設計的AirSupportBra,首款擁有分區緩震設計的瑜伽墊TakeForm3D瑜伽墊等。

獨特社群營銷+用戶體驗,是lululemon快跑的關鍵

摒棄運動品牌常用的頂級體育明星代言方式,選擇以『腰部KOL』進行精準社區營銷,並圍繞社區熱汗活動等門店消費體驗,通過運動將客戶等社群圈裡的人聯絡起來,增加品牌黏性。

門店選址黃金點位,打造直面用戶的廣告牌

lululemon在商業一線城市的56家門店中,中高檔及以上商場門店占比達84%,且首層門店占了70%,非首層門店則牢牢把控著商場主要出入口、樓梯或大主力店附近位置。

本土新銳融資快跑:錨定亞洲女性身材痛點,性價比為王

科技感不輸lululemon、顏色款式個性拉滿,本土新銳瑜伽服品牌也成了不少熱練女孩的熱門之選。

錨定亞洲女性,設計本土化、好穿不貴

對入門愛好者來說,Maia Active、粒子狂熱、MOLY VIVI等百元價格帶瑜伽褲,打理簡單、穿著隨搭,是個高性價比之選。

當然,高適配亞洲女性的剪裁設計,則是本土瑜伽品牌另一突圍點。

Maia Active的拳頭產品『腰精褲』,以『小繃帶』腰頭設計解決了運動褲小腹擠出的問題,積攢了一群穩定用戶。

◎圖片來源:Maia Active官微

紮堆年輕社交平臺,借勢個人IP影響力。

暴走的蘿莉創始人陳暖央在小紅書擁有116.3萬粉絲,靠分享健身日志與粉絲高頻互動;劉畊宏夫婦創立的VIVI CYCLE,定位『一個專為跳操運動而設計的跳操服品牌』,在多個社交平臺引一眾『跳操女孩』熱議。

背靠資本、緊貼前輩,搶占線下地盤

據體育大生意統計,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至少有16家國內運動品牌獲得融資,其中超半數新興品牌以『一條瑜伽褲』為賣點。

資本加碼之下,本土新銳瑜伽服品牌加速拓店。

Maia Active2019年開出線下首店至今,mall門店已超30家。

選址上,新銳玩家與lululemon高度重合,都偏好佈局地標性商圈和中高檔商場。

據贏商大數據監測,新興瑜伽服品牌66%門店落於市級商圈、82%門店入駐中高檔及以上項目,與lululemon為鄰的門店超60%。

傳統運動大牌入局:聚焦多場景需求,搶占千元戰場

傳統運動大牌們,技術在線、財力充沛。

搶占瑜伽服市場,它們打法硬核,來勢兇猛。

聚焦不同細分場景,花式開發瑜伽產品線。

FILA加入運動元素,推出『拿鐵女孩』專題,主打小蠻腰瑜伽褲;高端戶外品牌迪桑特瞄準女性室內訓練服飾,推出動線Body Flex系列綜訓褲;Puma聚焦潮服和訓練需求,和超模Cara Delevingne合作瑜伽服,與健身頂流博主帕梅拉發佈聯名訓練服系列;Nike繼發佈孕婦專屬系列NIKE(M)後,針對靜態運動、擼鐵綜訓以及跑步有氧等不同的運動場景,發佈『放空』『怒放』瑜伽服系列。

◎孕婦專屬系列NIKE(M) 圖片來源:Nike

佈局高端價格帶,改寫瑜伽服價格鄙視鏈

迪桑特、Nike和FILA紛紛直指高端瑜伽褲定位,打破lululemon一家獨大局面。

靠著這條高端產品線,2021財年,Nike女裝業務增長20%,增幅近男裝業務的兩倍。

隨著越來越多運動品牌盯上瑜伽服,這條賽道的擁擠指數暴增,產品線和場景多元化是大勢所趨。

誘人的瑜伽生意,

還有多少想象空間?

玩家眾多,激戰升級,瑜伽經濟這門鑼鼓喧天的生意,探尋增量的方向還有哪些?

延伸美妝、母嬰等她經濟,建立女性服務生態圈

當前,瑜伽生意用戶結構以25-40歲區間、高收入、高消費的城市女性為主,她們在美妝、時尚、母嬰等方面的消費實力同樣可觀。

正如埃森哲數據顯示,中國年齡在20歲至60歲女性消費者約四億人,撐起了十萬億元規模消費市場。

因此,圍繞女性消費,建立以瑜伽為核心,美妝、母嬰、餐飲等周邊衍生服務為輔的女性綜合服務生態圈,將是瑜伽品牌吸引消費者、打造品牌效應的關鍵。

◎圖片來源:lululemon官網

早在2019年,lululemon就在芝加哥林肯公園開出復合業態旗艦店,其中一層為女士專區和最新發佈的個人護理系列,包括免洗洗發水、除臭劑、面霜、潤唇膏等,此外還有一間Fuel輕食餐廳,提供漢堡、沙拉、奶昔、小食、咖啡酒類飲品等,滿足健身一族的健康餐需求。

瑜伽生意新增量,指向男性、銀發群體市場

據每日瑜伽APP用戶數據,國內瑜伽用戶90%為女性,覆蓋年齡層廣且群體穩定。

相較之下,男性瑜伽市場尚且小眾,但潛力無限。

天貓趨勢中心發佈的《打造Z世代的他品牌》顯示,瑜伽已成男性新興熱門健身項目,90後占比超6成。

2020年有超2.4億人搜索『瑜伽』,男性消費者同比增長2.2倍

向男性用戶拓展,成了不少瑜伽品牌的發力點。

瑜伽館開始推出專門面向男性的創新課程,比如,核心力量提升顯著的火箭流瑜伽、融合瑜伽元素的動態訓練的Animal Flow。

瑜伽服飾也開始搶奪男性市場,lululemon男裝業務營收增速已連續兩年超過女裝,Nike2019年推出男性專屬瑜伽服飾,包含瑜伽專用T恤、短褲和緊身褲等產品。

◎圖片來源:lululemon官網

此外,瑜伽這項被打上『年輕人』標簽的運動,受到越來越多中老年人喜愛

《2022國民健身趨勢報告》顯示,老年人健身消費意願與健身強度快速增長,44.5%的老年健身者每周平均有1.45次力量訓練課程。

AgeClub曾報道,美國老年人健身品牌Silver Sneakers,擁有16000多個健身場所,日本亦湧現出了Curves、Joy Reha等老年人連鎖健身品牌。

對比之下,國內圍繞中老年人的健身需求,仍存在巨大市場空白。

因此,瞄準『有錢有閑』的銀發族,發力中老年健康服務,也是瑜伽品牌尋求用戶增量的重要著力點

此前,lululemon和擁有13.2萬粉絲的61歲小紅書博主@馬姐就展開過多次合作。

◎Lululemon×小紅書博主馬姐 圖片來源:小紅書@lululemon

跟歐美成熟市場相比,中國瑜伽市場仍充滿錢景,但紅海賽道顯然無法『喂飽』所有參賽者,吃到早期紅利的瑜伽館和瑜伽服品牌們,需要更多新意,以開啟故事新番。

本文轉載自《贏商雲智庫》愚完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圖片 | 品牌官方渠道

「 贏商網新媒體矩陣 」

關注實體商業創新

新的一切都將在這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