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練習其實是在打破慣性!。

編者薦語:

無明這件事,有點深奧,請大家耐著性子把文章的前幾段看完,之後就有阿湯部分的內容了,估計能多少引起阿湯練習者的共鳴。

若您隻是瑜伽練習者,強烈建議您重復地做一些體式練習,比如拜日式,然後,您就會對文中的講述深有同感了。

以下文章來源於老畢的瑜伽小院兒,作者正月廿四

最近關於練習與「無明」的一些感受常常浮現出來,那我就胡亂說說吧:p

我們從出生就開始慢慢建立一些慣性,或者說一些腦回路。

比如哭的時候會有奶喝,笑的時候會被寵愛。

隨著成長這些慣性與回路會不斷增多,也不斷加深。

『增多』意味著我們在面對越來越多人事物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甚至多個習慣性的回路開始運作,有一個或多個習慣性的反應或評判會發生;『加深』意味著這個回路的運行越來越快,甚至快到我們毫無意識這些回路在大腦的後臺高速的進行著,當我們有意識的時候,可能已經是最後出來的情緒、語言、身體感受等等。

還有一些慣性是我們出生時已經帶在身體裡、基因裡、業力裡的了。

比如從祖先那裡傳下來的遇到危險時打或逃的回路,比如我們的一些本能反應。

這些慣性本身並沒有什麼二元對立的好與壞,就像如果沒有最初那些『打或逃』的回路,人類也根本無法延續至此。

但當這些回路不斷『增多』與『加深』的時候,的確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大腦的後臺太忙了,壓力、焦慮、抑鬱隨之而來,比如有些回路太快了,使得我們像機器一樣運轉而不自知。

當這些慣性如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越滾越快的時候,使得我們不斷被慣性帶著走,與自己的身心分離,這便是我最近所感受到的『無明』。

所以對於現代人來講,按下一個暫停鍵,看到這些慣性與回路,暫停、改變、放下或者也可以帶著覺知繼續,便是在減少一些無明。

說回阿湯,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把生活中的慣性帶到練習裡,比如著急、焦慮、擔心、或是呼吸短、急促、不穩定……等等。

然而每天在墊子上重復體式的練習,是一個特別直觀的讓我們看到這些慣性的機會。

看到我們每天站上墊子時那個『想快快練完』的念頭,看到疼痛發生時我們的情緒與反應,看到面對困難體式時我們習慣性的『匆匆帶過』或是『努力死磕』……並且也常常會看到這些慣性的結果,受傷、體式沒有進步、疲憊消耗……

每天重復的練習讓這『看到』更容易發生,因為每天都會遇到那個體式,那個讓我們疼痛、煩躁、恐懼……的體式,每天那個慣性的反應都會出現,我們也終將看到那個回路與慣性。

而『看到』就是一個暫停鍵。

看到之後在練習中的調整與改變或是帶著覺知的繼續就是一次次的在打破慣性,改變回路,減少無明。

阿湯的練習從某一個層面上就是在不斷的打破慣性和建立新的慣性,不斷有覺知的打破,也不斷有意識的重建。

從墊子上,到生活中。

我曾經也覺得『無明』是個很抽象的表達,直到最近在自己和小夥伴們的練習中越來越多的感受到其實『無明』並不玄妙,那常常就是我們無意識的被慣性裹挾,而找回那個意識,隨時可以改變,隨時可以打破,隨時可以掉頭,隨時保持覺知,就是在清除無明。

帶著覺知的堅持練習,會幫助我們減少無明。

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