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住進了電梯樓,最容易出現的不文明行為之一就是高空拋物……』 前兩天,在位於雙福怡雲社區的新市民培訓示范社區,張大娘說起了自己小區生活需要注意的問題,引來周邊居民圍觀。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許多農民相繼進入了城市生活。
身份的轉變是一夜之間,但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
如何引導他們轉變觀念,讓他們更好地從農民變成市民,融入並享受城市生活,顯得尤為必要。
今年以來,我區按照『政府主導、社區承辦、市民受益』的原則,突出在導向上引,政策上扶,服務上推,積極打造佈局合理、功能完善、持續發展的新市民培訓示范社區,幫助農民工盡快融入城市工作、生活。
打造新市民培訓示范社區
推進硬件建設是關鍵
一方面建立部門、鎮街、社區三方新市民培訓工作協調機制,打表推進新市民培訓工作開展。
▲進行座談了解情況
另一方面,全區新市民培訓場地面積增至3000平方米,設置各類培訓室、管理辦公室等,並聘請舞蹈家協會、合唱協會等專業機構教師成為社區長期固定培訓教師,進一步保證教學品質。
建設新市民培訓示范社區
精準服務不可缺
通過制定全區《新市民培訓工作方案》及工作目標實施計劃,確定各培訓社區的培訓模式和課程內容。
例如鼎山街道社區文化服務中心以『文化藝術』為重點培訓內容,長期開設合唱、二胡、書法、瑜伽等特色課程;雙福怡雲社區邀請行業部門負責人講解社保、就業、拆遷安置等政策,設置法律服務站、便民服務廳、青少年之家、婦幼服務站等配套功能室,成功推薦居民及其子女就業創業78人,提供各類公共服務2200餘人次。
▲新市民培訓現場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區共創建鼎山文化服務中心、雙福怡雲社區2個新市民培訓示范社區,江南職業學校1個示范新市民培訓示范機構,開展培訓2031人,轄區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明顯增強。
全媒體記者:江 波
通訊員:張 燚
編輯:傅婧 編審:吳 剛
值班副總編輯:袁孝椿
總編輯:羅玉江
聲明:凡江津區融媒體中心所屬平臺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猛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