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模特玩搖滾、練瑜伽寫村史,乘風破浪奶奶們的無齡銀發人生。

老年生活是什麼樣?

她們說,銀發人生仍然可以『乘風破浪』。

退休後的喬榮,帶著一身傷病學瑜伽,成為『瑜伽館裡年齡最大的瑜伽老師』。

年近古稀的許寶坤,從零開始學打架子鼓,銀發玩搖滾登上央視舞臺。

72歲的天蠍座奶奶王沛,從運動員跨界學模特、拍短視頻,腳踩25cm高跟鞋登上國際時裝周。

年近八旬的沙井村村民史慶芬,出版兩本近80萬字村史,練書法、寫隨筆、做調研都是她的老年生活日常。

她們接受衰老。

接受自己逐漸花白的頭發,接受不那麼靈活的身體、逐漸衰退的記憶力還有慢慢變差的體力。

但她們拒絕被年齡束縛,而是選擇再度啟航,去解鎖未曾了解的領域,去實現年輕時沒時間追尋的夢想,去學習更多知識、創造更多樂趣。

重陽節來臨之際,南都記者和4位『乘風破浪』的銀發奶奶聊了聊,聽她們講述自己無懼年齡的老年生活。

王沛在北京國際時裝周上走秀。

無齡感『天蠍奶奶』跨界年逾古稀多次登上時裝周

『首先用一把防靜電的梳子把頭發梳順,然後用發膠《簡單定型》,然後開始編……』,這條瀏覽量破2000萬、點贊量超60萬的短視頻裡,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動作利落地對著鏡頭編發、盤頭。

評論區裡有年輕人留言:『我是一看就會,一做就廢』。

這樣難度不低的編發是這位72歲天蠍座奶奶王沛的日常。

除了梳一個精致的發型,拍短視頻前,王沛還會戴上一對珍珠耳環,給自己畫個淡妝。

她說:『雖然年紀大了,但一定要把自己收拾得利索點,從頭做起』

1964年,原本有著舞蹈夢的王沛因『身高太高』被選入湖北省籃球隊。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引入花樣遊泳項目,對教練和運動員的需求很大。

機緣巧合下,籃球運動員出身的王沛成為了湖北省花樣遊泳隊教練,兩年後,她被選入中國國家花樣遊泳隊當教練。

這一年,王沛37歲。

『競技體育真的很苦,我當教練的那幾年,幾乎是和外界隔絕,天天在想《運動員》該怎麼練、音樂怎麼選、怎麼編排能和別人不一樣』直到61歲徹底退休,王沛才終於有時間做點兒自己的事情。

退休後,物業的工作人員推薦她報名社區的老年大學,建議她『這麼高,就去報個時裝班吧』。

就這樣,王沛又一次跨界,踏入了時裝模特領域。

從舞蹈到籃球,從籃球到花樣遊泳,再到61歲從零開始學模特,對王沛來說,『跨界』有難度,但她並不畏懼。

『我練過舞蹈,又打過籃球,後來又教花樣遊泳,在國家隊當教練。

所以我對肌肉的控制、肢體的協調能力都比較好』王沛說,所有學習過的東西、所有經歷都沉淀在心裡,成為人生重新開始的底氣。

64歲時,王沛因表現優秀被選入武漢市老幹部活動中心時裝二隊。

在比自己小十幾歲的隊友面前,她一點兒都不露怯,很快被任命為時裝二隊的隊長。

每周,王沛都會自己開車去隊裡組織訓練。

2019年,她受邀參加北京國際時裝周,身穿黑色衣褲,腳踩25cm高跟鞋,銀發玫瑰在T臺上華麗綻放。

『我找到了一個很喜歡的事情,我就要認真努力去做』練習走秀之餘,王沛還撿起了對舞蹈的喜愛。

有空就用手機拍一支自己跳舞的短視頻,上傳到網上。

除此之外,她還喜歡唱歌,2021年參加央視的越戰越勇節目,唱了一首《給我一個吻》。

節目播出後反響很大,王沛笑稱:『我去錄節目的時候,人家都不相信《我》是70歲』

王沛在好幾個平臺上都開設了賬號,起名叫『愛時尚的天蠍奶奶』,她在賬號裡分享自己的舞蹈、走秀日常、保養經驗、生活感悟。

每一條推文或視頻裡,她都穿著得體優雅。

馬甲、大衣、旗袍、連衣裙、披肩、香雲紗……72歲的王沛從沒穿過刻板印象裡『老年人才會穿的衣服』,每一套服裝都經過她的精心挑選和搭配。

『雖然我是這個年齡了,但我肯定不會穿那種老氣的衣服。

我會挑選一些比較合適的衣服,只要可以穿,穿得漂漂亮亮的有什麼不好』

衣著時尚的王沛。

王沛愛美,也一直都在追求美。

歲月從不敗美人,她說,一個人想要追求美、獲得美,最重要的就是要對自己有自信。

有人問她,你這麼愛美,為什麼不把頭發染黑?

王沛很坦然,她接受自己逐漸衰老的外表,『人老是一種自然的規律,你不能抗拒的』

接受衰老,不僅意味著接受逐漸花白的頭發,更意味著要接受不那麼靈活的身體、逐漸衰退的記憶力、慢慢變差的體力。

即便是運動員出身,王沛也無法與時間對抗。

『我原來《做事情》動作特別快,結果有一天‘啪’地一下就摔倒了,還把桌子給拽翻了』從那之後,她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年輕,做事情要把手腳放慢一點。

『以前不到50歲的時候,爸媽還都在,就覺得生死是很遙遠的事情』如今,王沛已年過古稀,對於變老,她不再感到焦慮,而是選擇坦然接受,『現在開始體會到那句話叫‘到人世間來走一趟’,既然來了,就快快樂樂地向前走吧』

前段時間,一個北京的攝影師在抖音上刷到了王沛的視頻,被王沛的優雅和自信打動,聯系上她,給她免費拍了一組寫真。

拍完之後,攝影師戀戀不舍,和王沛約好過段時間再來拍一組。

王沛笑稱,可能是自己身上的『無齡感』打動了她。

『無齡感』由作家三盅提出,大意是指一個人不被年齡束縛,跟隨自己的心意,保持對生活的熱愛,保持一種年輕的生活態度。

王沛很喜歡這個說法,她覺得自己想過的就是一種『無齡感』的生活。

雖然年紀大了,但也要一直保持好奇心,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談到未來打算,王沛說可能考慮從武漢搬到北京,因為家裡人都在北京。

『北京這邊也有《時裝隊》,我年齡慢慢也大了,《武漢北京》兩邊跑精力也顧不過來』但除此之外,她沒什麼其他打算,『我覺得我現在不像年輕的時候,將來還要完成什麼』對於王沛而言,當下的每一天都是生活裡最年輕的一天。

永遠保持好奇心,認真過好每一個當下,這是王沛如今的生活方式,也是她對自己未來老年生活的全部期待。

許寶坤在侄孫的婚禮上演奏架子鼓。

穿拖鞋打架子鼓玩搖滾,66歲農民奶奶登上央視舞臺

腳踩塑料拖鞋,上身隨意穿著一件粉色T恤,手指靈活地轉兩圈鼓槌。

『鏘——』隨著鼓槌落下、敲擊叮叮镲,一首搖滾樂隊beyond的經典歌曲《光輝歲月》,在這位頭發花白的老人鼓槌下響起。

老人名叫許寶坤,更多人稱她為『廣西楊奶奶』,這是她在短視頻平臺上賬號的名字。

賬號是兒子給她開設的,上面發佈了很多許寶坤練習打架子鼓的視頻。

有時,許寶坤也會在上面直播打鼓。

許寶坤今年66歲,是個地道的農民。

學習架子鼓之前,她每天的生活幾乎都是田間地頭和家裡兩點一線。

『出去幹農活,回家吃飯,看看電視,然後就是睡覺了』她說自己以前沒什麼娛樂活動,也從來沒有學過樂器。

年輕時,許寶坤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在北海、南寧、欽州等地做水泥工。

打工很累,家裡還有兩個兒子要養,生活壓力不小,『根本沒時間想什麼興趣愛好』回鄉務農後,許寶坤的生活也沒有出現太多變化,和其他鄉親一樣,幹農活、看電視、閑聊、睡覺幾乎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去年3月,小兒子楊河回家探親。

楊河從小喜歡音樂,自己還組了樂隊。

為了讓爸媽生活多點樂趣,他專程帶回一整套架子鼓,手把手地教爸媽打鼓。

一開始,許寶坤在廚房做飯,老伴在屋子裡跟著兒子學打架子鼓。

『他的手腳比我還笨呢』許寶坤笑著回憶,當時,老伴怎麼都跟不上節奏,手腳不太協調。

她從廚房出來看到這一幕,一邊憋笑一邊親自坐下嘗試,她想看看打架子鼓是不是真的那麼難。

沒想到,許寶坤上手很快,隨著不那麼流暢的節奏聲響起,她對架子鼓燃起了濃厚的興趣。

兒子在家的時候,手把手地教了她兩個節奏型,她就每天堅持練習。

等兒子出去工作之後,她把自己練習的視頻錄下來,讓兒子遠程指導。

『差不多一兩個月之後,整首《橋邊姑娘》能打下來了』許寶坤說自己特別高興,就像看到莊稼熟了一樣高興。

6月份的時候,許寶坤侄孫結婚,她第一次登臺表演,為侄孫獻上一首歌曲祝福。

雖然手法還有些生澀,但臺下席間的客人都贊嘆不已。

『現在村裡小小朋友見了我都會跟我開玩笑,說我來打鼓了』鄰居們有時也會到她家裡來,想跟她學打架子鼓,但很少有人堅持下來。

『一開始覺得很難學的。

但是我就是閑下來的時候就練,當成鍛煉《身體》了』每天中午忙完農活、吃完午飯,許寶坤就會坐在架子鼓前練習一會兒,老伴會站在她旁邊看。

如果天氣不好,沒辦法出門務農,她也會在家打架子鼓。

『現在很少看電視了,這個比電視有意思多了』許寶坤說。

不僅如此,打架子鼓還治好了她多年的頸椎、腰椎疼痛。

2021年7月,兒子楊河給她開了一個短視頻賬號,起名『廣西楊奶奶』,許寶坤把打鼓視頻錄下來之後,交給兒子進行剪輯、發佈,有時兒子還會給她伴舞。

平臺上,她的一條打鼓視頻最多收獲了83萬多點贊,5.9萬條評論。

許寶坤說自己挺喜歡看評論區,很多網友都會誇她,說她是『活到老、學到老』。

當然,評論區裡有時也有不好的聲音,比如有人說她『這麼大歲數還不務正業』、『不好好帶孫子』等等,但許寶坤並不在意:『我知道這些說法都不對』

許寶坤受邀參加央視節目錄制 。

去年10月,許寶坤受邀參加央視重陽節晚會。

這是她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去北京,更是第一次登上『這麼大的舞臺』。

今年,許寶坤又一次受邀參加天津衛視《跨時代戰書》錄制,一身黑色皮衣叱吒舞臺。

從開始學習架子鼓到現在,許寶坤已能打出《光輝歲月》、《孤勇者》、《啊牡丹》等新老歌曲三十多首,現在她又開始學習看鼓譜。

對於未來,她直言沒什麼太多要求:『沒想過打成什麼樣,就是閑下來就去練一下、玩一下。

只要每一次打鼓都高興就行了』

史慶芬在家中用電腦寫作,背後的窗臺上放著她和老伴的書法作品。

退休後寫出80餘萬字村史:『老了想為這個社會留下點什麼』

剛開始寫書的時候,66歲的史慶芬用筆在草稿紙上寫,身後窗臺上放著堆得很高的紙質資料。

她隻有初中文化,不會新式拼音,更不會操作電腦。

但用筆寫實在是太累了,反復塗抹、修改、重抄,隻寫了三十多頁,史慶芬就堅持不下去了,『真的是感到力不從心』

這個66歲的老人並沒有選擇放棄,她咬咬牙,下決心要學習電腦打字,用現代化辦公工具完成自己的夢想——給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村莊寫書。

她制作了一張拼音對照表,把新式拼音和她所學的老式拼音一一對應,制成一張表貼在墻上。

每打一個字,就需要抬頭,瞇縫著眼睛在表上找到需要的拼音,『yi、yin、ying』,然後再低頭看電腦鍵盤,用一根手指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敲擊鍵盤,文字就緩緩地出現在電腦屏幕上。

為了激勵自己,她給自己制定『小目標』,今天打出2000字,明天就要打出2500字……兩本80多萬字的書就這樣艱難又緩慢地誕生了。

『沙井村從40年代開始就陸續接待過考察團,改革開放以後,十幾批中外學者陸續來沙井村考察、調研、寫作』史慶芬年輕時在沙井村村委會工作,看到這麼多外來學者給自己的村子寫書,她的心裡也升起了一個念頭,『外國人都能寫,我們作為沙井村的一員,了解更全面、更有發言權,咱自己為啥不記錄下來呢?

』為自己的村莊寫一本書,這個念頭在史慶芬裡的心中紮下根來。

從1996年起,她就開始有意識地積累資料,為寫村史做準備。

2007年,史慶芬62歲,她向村委遞交了退休申請,全身心地投身於村史的寫作。

寫村史的那幾年,史慶芬形容自己的生活就像上班一樣,每天早上七點多起床,吃完早飯後就開始坐在電腦前打字。

需要查資料的時候,白天就坐公交去圖書館、檔案館裡泡一整天,晚上回來寫作,在電腦前一坐就坐到11點。

史慶芬家裡放著一沓兒微微發黃的小紙條,都是當時讓管理員幫忙查找資料時寫的便簽。

有時候她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一個點子,哪怕是凌晨三點也會立刻爬起來,打開電腦記下來。

『有人說老年人得服老,我不喜歡這種說法。

參加學習啊、公益啊、寫作啊,我能做的還多著呢!』 2013年,她在68歲時寫完了第一本書《沙井村的變遷》,2015年,更為通俗的村史《沙井村紀事》出版。

兩本書各有40餘萬字,均被北京順義區檔案館收藏。

史慶芬作為作者之一受邀參加本鎮新書發佈會。

距離出書已經過去了7年,今年已經77歲的史慶芬仍舊沒閑下來。

南都記者采訪她的時候,她剛從外面回來,她給記者發來幾張書法作品的照片,『上午去裝裱我的書法作品了,要參加金秋十月書法作品展』除了寫作,史慶芬還喜歡練書法,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學了個遍。

她參加了一個文學小組,經常會在線下聚會,一起談天說地、賦詩作文。

偶爾她還會和老伴一起爬長城、逛公園、參加趣味運動會。

『我前兩年還和一個傳媒公司合作,給人家打工呢』史慶芬笑著說,『我們區委宣傳部門有人知道我寫村史的事情,就把我推薦給了一家傳媒公司』2018年開始,史慶芬和公司合作,在北京周邊的村鎮進行調研、寫作,記錄村鎮的變遷歷史。

雖然經常在外奔波,一幹就是一天,但史慶芬還是很高興,『下鄉采訪跟我寫作一樣,都是在描繪家鄉,不忘鄉愁、不忘過去』她特別驕傲地說,自己根本沒考慮工資就答應下來了,因為就是『願意去幫忙。

為家鄉、為村鎮出力,總是能讓我精神煥發!』

年近八旬,史慶芬時常也會感慨,年歲大了,體力遠不如前,晚上已經不能熬夜幹活兒了。

打羽毛球的時候也跑不動了,需要老伴兒把球『送到自己拍子前』。

但她沒有遺憾,更沒有感到焦慮,『光陰過得太快了,眨眼之間就過去了。

但我沒有虛度光陰,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 她說自己老了,但還想為這個社會留下點什麼。

史慶芬還在堅持寫作,寫自己、寫家庭、寫故鄉。

她說:『只要充實地過好生活裡的每一天,夕陽也同樣美好』

對喬榮來說,『一字馬』不在話下。

『館裡最老瑜伽教練』:退休練瑜伽再就業,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我是我們瑜伽館裡最老的《瑜伽教練》,我比有的教練媽媽都大十幾歲呢』電話另一端,今年59歲的瑜伽教練喬榮笑著說。

瑜伽教練不是喬榮原本的職業。

她曾經是某銀行職員,退休後賦閑在家。

對她來說,成為一名『館裡年紀最大』的瑜伽教練,完全是意外之喜。

在旁人眼裡,年輕時候的喬榮是個不折不扣的『卷王』『工作狂』,對待工作非常拼命。

退休之後,她也閑不下來,不想被年輕人落在後面,於是選擇去健身房健身、跳舞。

但畢竟上了年紀,又沒有太多基礎,秉承著『拼命三郎』精神的喬榮,果不其然,把自己練出一身病。

『我當時腰疼,腿也受傷了,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拉傷、骨囊腫,遠端骨髓水腫,雙膝關節都有積液,右側腓腸肌也有積液』回憶起當時受傷之後的情景,她感到後怕。

『那個時候邁不上公交車,就連晚上睡覺蹬被子這樣簡單的動作都做不了』喬榮說那時覺得自己『簡直是完蛋了』。

有人推薦她練相對靜態溫和的瑜伽。

剛好,她所在的健身房裡有瑜伽課程。

於是,喬榮放棄了健身跳舞,改練瑜伽。

上完一段時間瑜伽課,她又報名了線上線下結合的瑜伽康復理療課程,為期三個多月,學習人體3D解剖、簡單的理療手法。

從這時開始,她在瑜伽道路上的學習之旅就再也沒有停止。

大約練習了三年瑜伽之後,喬榮身上骨關節疼痛的毛病明顯改善,也是這時,她逐漸發現身邊還有很多同齡人,都在被腰腿疼痛等身體問題困擾。

『我當時就想通過我自身的經歷,幫助周圍和我年齡相仿、飽受膝關節、腰腿疼困擾的人,讓他們能通過正確地練習瑜伽,得到改善或者自愈』同班練習瑜伽的同學建議她去當瑜伽老師試試看,『他們說我練得這麼好,去當老師還能幫助別人,多好』

喬榮心動了,她去報名了瑜伽教練的培訓課程。

『你不學你怎麼給人家教課?

』喬榮說,學當瑜伽教練和自己練瑜伽完全不一樣,相當於又要從零開始。

對她來說,學習當教練並不容易。

既要將理論吃透,又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熟練運用瑜伽專用口令指導學生。

最大的挑戰在於記憶。

喬榮是英語專業專科畢業,學英語的時候,背誦是每日都要做的功課,隨隨便便背下幾篇課文是家常便飯。

但隨著年齡增長,面對全新領域,喬榮犯了難。

『我記不住,比如說《老師》講了三句話,我就跟聽天書似的,看到第三句就把第一句忘了』

記憶力比不上年輕人,就隻能用努力來彌補。

每次學完之後,喬榮都會把上課的板書內容抄一遍,反復讀、反復記。

每次給學生上課前,她都會在家對著鏡子練習至少10遍以上。

直到現在,喬榮每年都會參加至少1-2次的教練培訓班、提高班,一本厚厚的人體解剖的教學書籍,是她的每日必讀。

『我去年一個星期平均教十節課,一節課一個小時』喬榮說自己雖然年紀大,但教課很受歡迎,瑜伽館老板也很欣賞她。

她覺得自己能給猶豫要不要練習瑜伽的人做個榜樣,尤其是那些年紀稍大的人,『你看我《差不多》60歲了還能當老師,你50歲為啥不能來練?

正在參加培訓的喬榮。

除了堅持學習瑜伽,喬榮每天還會花十分鐘練習英語口語。

她有個小願望,希望有一天能用英語給外國人上瑜伽課,『我已經把英文版的瑜伽口令背下來了』喬榮說。

她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總想著要做出一番成績,但她仍舊希望能堅持學下去、練下去、教下去,『讓自己健康的同時,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更多的人』

采寫:見習記者 趙霖萱 發自北京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