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行業發展前景??

2018年9月,雲南民族大學『中印瑜伽學院、南亞學院』在招收瑜伽專業本科生之後,按照計劃招收了12名『瑜伽碩士生』。

盡管此前國內已經有其他院校瑜伽本科專業,但『瑜伽碩士生』卻是國內首批。

除此之外,2018年12月22日,雲南民族大學中印瑜伽學院分院在麗江成立。

首批『瑜伽碩士生』的出現,以及眾多瑜伽院校的設立,表面上是瑜伽學歷教育的興起,深層次上是中國瑜伽產業的快速發展對瑜伽專業人才的需求增加。

下遊消費者穩定增加,產業規模增長放緩

自世紀初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開始出現瑜伽健身服務產業,行業相關組織、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奠定了瑜伽產業興起的基礎。

近年來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保健意識的增強,瑜伽認知度不斷提高,中國瑜伽鍛煉人數規模保持著穩定增長,2018年達到1250萬人。

因瑜伽鍛煉者規模的穩定增長,以及線下瑜伽館及工作室的增加,2017年之前中國瑜伽產業規模保持著高速增長。

近兩年來,隨著線下瑜伽機構的競爭日趨激烈,客單價的提升有限,中國瑜伽產業規模增長放緩。

2017年,中國瑜伽市場規模為253.6億元,同比增長45.2%;2018年,中國瑜伽市場規模約為322.1億元,同比增長27.0%;預計到2020年,中國瑜伽市場規模將增至467.6億元,同比增速繼續放緩至18.7%。

中遊瑜伽館擴張受限,線上市場相對集中

瑜伽產業鏈以課程服務(主要來自線下瑜伽館)為中心,包括教練培訓、瑜伽普及、服裝輔具以及商業培訓等產品和服務的提供,上遊是瑜伽道具廠商、教練培訓機構,中遊是線上培訓機構及線下瑜伽館、工作室,下遊是廣大的瑜伽鍛煉人群。

其中產業上遊瑜伽服裝和輔具出現較早,不過因早期瑜伽產業發展相對緩慢且較為分散,對瑜伽服裝、輔具需求規模較小,因此現階段內企業分佈較分散,巨頭品牌較空缺,市場尚未進入完全競爭。

與分散、規模較小的產業上遊相比,瑜伽產業中遊競爭較為激烈。

在線下瑜伽館中,無論是大中型瑜伽館還是小型瑜伽館,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向瑜伽學員提供的課程服務,因此不同規模的瑜伽館采取不同的商業模式,以盡可能的提升營收。

例如大中型瑜伽館利用規模效應維持盈利,小型工作室以私教課程為主,構建小而美的商業模式,且主要以優質服務與教練勝出。

受限於客單價及成本提升問題,近兩年線下瑜伽館發展相對緩慢。

尤其是隨著知識付費和在線教學的發展,瑜伽行業有了更大的洗牌,由於手機端的消費占據了人均日常消費活動的80%以上,線下瑜伽館受到了更大的沖擊。

與線下瑜伽館的分散、激烈競爭不同,因存在進入門檻及相關企業佈局較早,線上瑜伽培訓市場相對集中。

隨著近兩年會員線上課程的消費意願提升,線上課程消費規模占瑜伽課程消費的比重也將越來越高。

線上線下融合、新興科技應用將是大勢所趨

首先,線上線下進一步結合。

傳統線下瑜伽館的承接能力和覆蓋范圍有限,但能給學員帶來更深入的教學互動以及經過教練設計更系統化的鍛煉計劃,而廣受學員歡迎;線上APP則是迅速推廣大眾了解瑜伽運動的絕佳途徑,提起更多的民眾對瑜伽運動的興趣,但線上學習的弊端是無法單憑視頻糾正姿勢,存在降低了練習成果的情況,造成用戶流失,不利於瑜伽APP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因此,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將是瑜伽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其次,大數據將助於挖掘客戶需求。

近兩年,瑜伽泛人群和核心人群均有顯著提升,其各類用戶群之間的差異化特征也越來越大。

瑜伽APP和線下場館在課程設計初期就需要定位到目標人群,並根據其需求進行課程設計、營銷廣告及運營管理等。

此外,伴隨人群規模的增長,其課程品類也在趨於多樣化。

因此,未來瑜伽企業將通過大數據來挖掘需求,以提升用戶黏性、降低市場進入及營銷成本。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