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所有接觸了解過瑜伽的人都知道呼吸很重要,瑜伽館瑜伽老師也總是說:呼吸是體式的靈魂,沒有呼吸就沒有體式就不能稱為瑜伽,就是在做體操,註重呼吸是瑜伽的一大特點,這也是瑜伽可以修心的原因。
導致很多初學者摸不著頭腦,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搞錯了。
今天跟大家梳理一下瑜伽體式中的呼吸和動作的互相配合。
先說一些比較規律性的
1、做打開身體的動作時用吸氣,收縮身體的動作時用呼氣。
打一個最簡單的比喻。
瑜伽中的貓牛式:吸氣,打開胸腔,抬頭挺胸;呼氣含胸拱背低頭。
再比如前屈類的體式要把身體折疊起來,也就相當於是收縮變短的:吸氣抬頭擴展胸腔延伸脊柱;呼氣前屈。
這一點幾乎是不變的規律,可以套用到所有體式中。
這也是和身體呼吸原理相一致的。
吸氣的時候,肺部擴張,胸腔、腹部也跟著擴張,身體會舒展開來;呼氣的時候,肺部收縮,肋骨收縮,胸腔和腹部也跟著收縮,整個身體收縮變小。
我們在做舒展的打開胸腔的動作時吸氣;做折疊身體使身體變小時呼氣和我們的呼吸規律相吻合,打一個比方,你騎自行車順風騎肯定輕松的多,因為你可以借風的力,逆著風騎就多了一層阻力。
2、吸氣準備動作,呼氣進入最終體式。
比如三角系列,戰士系列,樹式,幻影式,還有門閂式,半神猴式等等都是這樣。
舉例三角式:調好雙腳姿勢以後,吸氣,雙手體側平舉;呼氣手臂帶動身體側彎進入三角。
比如幻椅:吸氣雙手向上舉過頭頂或者扶髖;呼氣屈髖屈膝進入幻椅。
但是還有一類體式和他們是相反的,吸氣的時候進入動作,呼氣直接保持。
比如:眼鏡蛇式、上犬式、橋式、輪式、船式等等。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一類體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身體本來是仰臥或者俯臥在墊子上,然後抬離地面進入體式。
這類動作是吸氣的時候抬起身體,離開地面進入體式。
3、想加深動作時用呼氣。
比如說你想加深扭轉,加深前屈時可以用呼氣。
主要原因還是由呼吸的原理決定的。
吸氣的時候擴張,占用更多的空間;呼氣的時候,呼出空氣,多出來的空間可以讓我們去加深體式,扭轉也好,前屈也行。
說了規律性的再說一些非規律性的,也就是同樣的動作,兩個人來做,可能呼吸方法也不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整的情況
1、後彎。
當看到後彎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人會覺得驚訝。
最少我在看書了解後彎的呼吸時,我是驚訝的。
我自己在練習的時候一直是:吸氣,延展脊柱;呼氣進入後彎。
包括在傳統的拜日十二式裡面:吸氣雙手向上舉過頭頂;呼氣手臂帶動身體後彎。
這些似乎表明後彎的時候是用呼氣的,我的老師也是這麼教我的。
但是我最近看的一本瑜伽書裡面說:後彎的時候建議用吸氣。
理由很簡單:一直說在後彎裡面最重要的最開始的後彎是胸腔的打開,也就是說你在做後彎的時候,就是胸腔向上向後打開。
根據人體呼吸的原理,吸氣的時候胸腔正好是向上提的,這時候做後彎就相當於前面打的比方順著風騎車,是順應呼吸原理的。
包括我們前面說的眼鏡蛇式、上犬式也是在吸氣的時候離開地面進入體式,也就是等於在吸氣的時候在做後彎。
2、跳躍類動作。
在阿斯湯加的第一序列裡:呼氣前屈向後跳到平板,吸氣下犬向前跳到前屈。
我自己也是按照這個呼吸來調整呼吸和動作的。
後來看國外一位老師的視頻,這位老師我在文章中也分享過他的跳躍練習序列,在這個視頻裡面他說向前跳躍可以用吸氣,也可以用呼氣,按照你自己的習慣就好。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一開始我還是挺驚訝的。
但是人家的身份和師承擺在那兒,所以我就試著反過來吸氣向後跳,呼氣向前跳,雖然一開始有點不習慣,練了幾次發現也很順暢,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所以從那以後有跳躍性的動作,我也讓大家按照自己的習慣走,或者前後的串聯走,不做強調,也不用特意調整呼吸。
關於呼吸就聊到這了,不管你現在看這篇文章是什麼心情和感受,只要你在瑜伽的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有一天你回頭再來看我這篇文章,你會覺得通篇都是好笑的廢話。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聲明,如果你是初學者,你通篇看下來以後覺得更亂了,搞得自己呼吸也不會了,體式也不會了,手忙腳亂。
那麼忘記我前面說的所有內容,讓你的身體自己去調整呼吸,等你體式熟練了,不用教你的身體會告訴你哪些地方要吸氣,哪些地方要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