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瑜伽初學者,在練習完瑜伽後,如果肌肉酸痛或者出了很多汗,就認為練習是有效果的,相反如果沒有出汗或者肌肉沒有酸痛感,就認為是沒有練習效果或者沒有練到位。
大多數的瑜伽初學者,將肌肉的酸痛或者是否出汗作為檢驗練習效果的標準,這樣正確嗎?關於出汗多少,這個跟每個人的體質有關,同時也跟每個人身體的承受能力以及練習強度有關,將出汗多少作為效果的判斷標準,很明顯不科學,在此不過多的解釋。
關於肌肉的酸痛是否可以作為檢驗練習效果的標準,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一起來看看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麼,一般情況下,肌肉酸痛的原因有2個:
1、乳酸堆積
瑜伽練習中,肌細胞無氧呼吸,糖酵解的過程會產生乳酸堆積,肌肉會出現酸疼感。
但瑜伽練習後一兩個小時內,乳酸基本上就會被代謝完,所以練習時和練習後短時間內出現的酸疼感和乳酸堆積有關,而練習後,長時間內身體出現酸痛與乳酸堆積沒有關系。
2、延遲性肌肉酸痛
練習瑜伽後,長時間內身體出現酸痛,與延遲性肌肉酸痛有關。
瑜伽練習完後隔天全身肌肉酸痛就是這個原因。
輕微的延遲性肌肉酸痛會在24-48小時內復原,嚴重者超過72小時才能復原。
這是練習後酸痛的真正原因。
不管是乳酸堆積還是延遲性肌肉酸痛,確實代表我們的肌肉『做功了』,但『做功了』不代表練習有效果,相反,如果延遲性肌肉酸痛較為嚴重,或者長時間肌肉酸痛,反而會影響練習的效果,甚至影響練習者的正常生活。
此外,長期肌肉酸痛對練習者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打擊,也可能讓瑜伽初學者因為懼怕疼痛,不敢練習或者停止練習。
因此,將肌肉酸痛作為練習效果的檢驗標準也是不科學的。
瑜伽練習中,練習是否有效果,並不是肌肉酸痛和出汗多少來評判的,更不是練習一次課兩次課就可以達到你想要的效果的。
就算一次課程中出現了很明顯的效果,也需要多次練習來保持固定。
瑜伽是一場持久戰,堅持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